“一念不生時”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一念不生時”全詩
龍門水西寺,夜與遠公期。
晏坐自相對,密語誰得知。
前后際斷處,一念不生時。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神照禪師同宿》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神照禪師同宿
八年三月晦,山梨花滿枝。
龍門水西寺,夜與遠公期。
晏坐自相對,密語誰得知。
前后際斷處,一念不生時。
中文譯文:
神照禪師和我同住
八年的三月末,山上的梨花盛開。
在龍門水旁的西寺,我和遠公夜晚約會。
安靜地坐著,自相對視,暗中低語,無人知曉。
一念之間,過去和現在的界限斷絕,沒有任何思念之心。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白居易與神照禪師在龍門水西寺同宿的情景。詩中提到了八年前的三月末,山上的梨花盛開,為整首詩營造了一種美麗而寧靜的氛圍。白居易與禪師晚上在西寺見面,坐下相對而坐。他們低聲交談,暗中對話,沒有其他人知曉。詩的最后一句話表達了在禪修中,沒有任何思念之心的境界,思緒被完全舍棄。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自然景色和佛教禪修的境界,表達了作者對禪修悟道的向往和推崇。詩中使用了禪修的常用詞匯,如“一念不生”,表達了禪機境界的高度,亦展示了作者對于內心平靜與超越的追求。詩中的自然景色與禪修境界相融合,給讀者帶來一種寧靜和寂靜的感受,引發人們對于修身養性的思索。整首詩意蘊含深沉,讀來讓人心境清明,啟迪思考。
“一念不生時”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én zhào chán shī tóng sù
神照禪師同宿
bā nián sān yuè huì, shān lí huā mǎn zhī.
八年三月晦,山梨花滿枝。
lóng mén shuǐ xī sì, yè yǔ yuǎn gōng qī.
龍門水西寺,夜與遠公期。
yàn zuò zì xiāng duì, mì yǔ shuí dé zhī.
晏坐自相對,密語誰得知。
qián hòu jì duàn chù, yī niàn bù shēng shí.
前后際斷處,一念不生時。
“一念不生時”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