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馬少踟躕”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五馬少踟躕”全詩
論心共牢落,見面且歡娛。
酒好攜來否,詩多記得無。
應須為春草,五馬少踟躕。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喜見劉同州夢得》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喜見劉同州夢得》是唐代詩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詩。以下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紫綬白髭須,
同年二老夫。
論心共牢落,
見面且歡娛。
酒好攜來否,
詩多記得無。
應須為春草,
五馬少踟躕。
詩意:
這首詩描述了詩人喜見到劉同州夢得的場景。詩人和劉同州都是年事已高的老人,他們情誼深厚,心意相通,彼此的交談和相見都帶來歡樂和快樂。詩人表達了對友誼和歡聚的喜悅之情。他問劉同州是否帶來了美酒,以及是否還記得寫過的詩。詩人認為自己和劉同州應該像春天的青草一樣生機勃勃,不應該猶豫不決。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友誼和歡聚的喜悅之情。紫綬和白髭是老年人的象征,詩人和劉同州都已經年邁,但他們的友誼卻依然堅固。詩人用“論心共牢落”來形容他們的心意相通,他們彼此理解和信任,互相傾訴內心的感受。他們的相見不僅僅是簡單的會面,而是一種快樂和歡娛。
詩中提到了酒和詩,這是文人雅士常常聚會時的重要元素。詩人詢問劉同州是否帶來了美酒,并問他是否還記得過去寫過的詩。這表達了詩人對友誼和文學的珍視,他希望能夠與劉同州共享美酒和詩歌,再次回憶過去的歡樂時光。
最后兩句“應須為春草,五馬少踟躕”表達了詩人希望自己和劉同州不要猶豫不決,而要像生機勃勃的春天青草一樣積極向前。五馬少踟躕表示不要再有猶豫和遲疑的態度,要勇往直前。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通過對友誼和歡聚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快樂時光的向往和對積極人生態度的呼喚。這首詩展示了白居易豪放灑脫的詩風,以及他對友情和美好生活的追求。
“五馬少踟躕”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ǐ jiàn liú tóng zhōu mèng dé
喜見劉同州夢得
zǐ shòu bái zī xū, tóng nián èr lǎo fū.
紫綬白髭須,同年二老夫。
lùn xīn gòng láo luò, jiàn miàn qiě huān yú.
論心共牢落,見面且歡娛。
jiǔ hǎo xié lái fǒu, shī duō jì de wú.
酒好攜來否,詩多記得無。
yīng xū wèi chūn cǎo, wǔ mǎ shǎo chí chú.
應須為春草,五馬少踟躕。
“五馬少踟躕”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七虞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