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濟時心力在”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可惜濟時心力在”全詩
朝蹋落花相伴出,暮隨飛鳥一時還。
我為病叟誠宜退,君是才臣豈合閑。
可惜濟時心力在,放教臨水復登山。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春來頻與李二賓客郭外同游,因贈長句》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春來頻與李二賓客郭外同游,因贈長句》是唐代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春天來臨,我經常與李二、郭外這兩位賓客一起游覽,因此寫下了這首長句送給他們。
詩中描述了在春天的嵩洛山間,我伴隨著風景和美酒,送走了春天之前的老人,迎接春天的到來。早晨,我們踏著落花的腳步一同出行,傍晚時,我們像飛鳥一樣返回。
我是為了照料年邁的父親而退隱,而你是一位才華出眾的官員,怎么可能閑散無事呢?可惜的是,我心中懷有濟世救民的愿望,卻只能在臨水和登山的時候稍作放松。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春天的喜愛以及與好友一同游覽山水的愉悅心情。作者與李二、郭外共同領略春光,描繪了春天的景色和人物的動態。詩中展示了作者的隱居心志,盡管他有濟世救民之心,但由于個人局限和處境限制,只能在詩中抒發對自然和友誼的贊美和思念。
詩中運用了自然景物和人物的形象,展示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通過對春天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向往自由和欣賞自然的心境。整首詩情感飽滿,語言簡練,給人以愉悅和輕松的感受,同時也反映了作者對人生和社會的思考。
“可惜濟時心力在”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ūn lái pín yǔ lǐ èr bīn kè guō wài tóng yóu, yīn zèng cháng jù
春來頻與李二賓客郭外同游,因贈長句
fēng guāng yǐn bù jiǔ kāi yán, sòng lǎo xiāo chūn sōng luò jiān.
風光引步酒開顏,送老消春嵩洛間。
cháo tà luò huā xiāng bàn chū,
朝蹋落花相伴出,
mù suí fēi niǎo yī shí hái.
暮隨飛鳥一時還。
wǒ wèi bìng sǒu chéng yí tuì, jūn shì cái chén qǐ hé xián.
我為病叟誠宜退,君是才臣豈合閑。
kě xī jì shí xīn lì zài, fàng jiào lín shuǐ fù dēng shān.
可惜濟時心力在,放教臨水復登山。
“可惜濟時心力在”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賄 (仄韻) 去聲十一隊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