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豈是昔時聲”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豈是昔時聲”全詩
還彈樂府曲,別占阮家名。
古調何人識,初聞滿座驚。
落盤珠歷歷,搖珮玉琤琤.
似勸杯中物,如含林下情。
時移音律改,豈是昔時聲。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和令狐仆射小飲聽阮咸》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和令狐仆射小飲聽阮咸》的中文譯文為:和令狐仆射小飲一起聽阮咸彈琴。這首詩掩蓋了悲傷,卻更加凄清。除了琴,沒有其他樂器可以表達出這種情感。我還彈奏樂府樂曲,占據了阮家的名聲。這種古老的曲調有幾個人能識別,初次聽聞的人都感到驚訝。彈琴時,滾動的玉盤發出清脆的聲音,搖動的玉珮則發出悅耳的聲響。仿佛在勸告飲杯中的物品,就如同含情脈脈地倚在林子下。時光流轉,音律改變,豈能再還是過去的聲音。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小飲聆聽阮咸彈琴的場景。白居易通過表達對琴音的贊美和對音樂的思考,表達了自己對時光流轉的感慨。詩中情感真摯,既表達了對樂府音樂的喜愛和對阮咸琴技的贊賞,又抒發了對時光流逝和過去美好音樂的懷念之情。整首詩詞展現出一種對音樂的熱愛和對歲月不可逆轉性的思考,讓人感受到既悅耳又深沉的情感。
“豈是昔時聲”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líng hú pú yè xiǎo yǐn tīng ruǎn xián
和令狐仆射小飲聽阮咸
yǎn yì fù qī qīng, fēi qín bú shì zhēng.
掩抑復凄清,非琴不是箏。
hái dàn yuè fǔ qū, bié zhàn ruǎn jiā míng.
還彈樂府曲,別占阮家名。
gǔ diào hé rén shí, chū wén mǎn zuò jīng.
古調何人識,初聞滿座驚。
luò pán zhū lì lì, yáo pèi yù chēng chēng.
落盤珠歷歷,搖珮玉琤琤.
shì quàn bēi zhōng wù, rú hán lín xià qíng.
似勸杯中物,如含林下情。
shí yí yīn lǜ gǎi, qǐ shì xī shí shēng.
時移音律改,豈是昔時聲。
“豈是昔時聲”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