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置身于木雁間”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同置身于木雁間”全詩
學調氣后衰中健,不用心來鬧處閑。
養病未能辭薄俸,忘名何必入深山。
與君別有相知分,同置身于木雁間。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詠懷寄皇甫朗之》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詠懷寄皇甫朗之
老大多情足往還,
招僧待客夜開關。
學調氣后衰中健,
不用心來鬧處閑。
養病未能辭薄俸,
忘名何必入深山。
與君別有相知分,
同置身于木雁間。
中文譯文:
懷念寄給皇甫朗
年老多情,有足夠的時間往來。
招呼僧人,招待客人,晚上開門。
學著調節呼吸,身體雖衰老,但還算健康。
不需要用心去打擾安靜的處所。
因為養病未能辭去微薄的俸祿,
忘記名利,何必去深山隱居。
與你分別后,我們彼此有著相知之情,
共同守候在木雁的間隙中。
詩意:
這首詩描述了作者對皇甫朗的思念之情,以及自己的生活態度和處世之道。
首先,作者表達了自己年老多情的特點,有足夠的時間往來。這里的“往還”可以理解為與皇甫朗之間的交往,也可以理解為作者人生中的各種經歷和活動。這種老大多情的態度,使得作者能夠招呼僧人,招待客人,并在夜晚開門歡迎他們。
其次,詩中提到了學調氣的經歷。調氣是中國傳統的養生方式,能夠調節身體的健康和活力。作者在衰老之中,通過學習調節呼吸保持身體的健康,并且在尋求安靜的生活狀態時不需要過于費心。
然后,作者表達了自己養病的困擾。他雖然想要辭去微薄的俸祿,但因為養病的原因而無法實現。作者在這里展現了對名利的淡漠態度,認為忘記名利意味著從深山中歸隱。他提問道:“何必入深山”,表達了對逃避現實和追求清靜生活的疑問和思考。
最后,作者告別了皇甫朗,表達了與他有著相知之情的所感。他們兩人雖然身處不同地方,但內心的默契讓他們能夠共同守候在木雁的間隙中。
整首詩抒發了作者對皇甫朗的思念之情,同時展現了作者對生活和處世態度的思考和體驗。作者通過描繪自己的生活和心境,提出了對名利和安靜生活的思考,并通過與皇甫朗的別離,表達了彼此的相知之情。這首詩以平實、質樸的語言展示了現實生活中的人情世故和人生哲理,給人以深思和共鳴。
“同置身于木雁間”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ǒng huái jì huáng fǔ lǎng zhī
詠懷寄皇甫朗之
lǎo dà duō qíng zú wǎng huán, zhāo sēng dài kè yè kāi guān.
老大多情足往還,招僧待客夜開關。
xué tiáo qì hòu shuāi zhōng jiàn,
學調氣后衰中健,
bù yòng xīn lái nào chù xián.
不用心來鬧處閑。
yǎng bìng wèi néng cí báo fèng, wàng míng hé bì rù shēn shān.
養病未能辭薄俸,忘名何必入深山。
yǔ jūn bié yǒu xiāng zhī fēn, tóng zhì shēn yú mù yàn jiān.
與君別有相知分,同置身于木雁間。
“同置身于木雁間”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五刪 (仄韻) 去聲十六諫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