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筵半委塵”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歌筵半委塵”全詩
婢能尋本草,犬不吠醫人。
酒甕全生醭,歌筵半委塵。
風光還欲好,爭向枕前春。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臥疾來早晚》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臥疾來早晚》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臥疾來早晚,懸懸將十旬。
婢能尋本草,犬不吠醫人。
酒甕全生醭,歌筵半委塵。
風光還欲好,爭向枕前春。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詩人白居易臥病在床的景象。他感嘆疾病的來臨無論是早或晚,似乎漫長如十天。詩人的仆人能夠找到草藥治療疾病,但卻不能讓狗對醫生進行警戒。酒壇里的酒依然發酵,歌筵上的塵埃已經積厚。盡管周圍的景色依然美好,但是詩人卻希望能夠回到枕前享受春天的美景。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詩人臥病在床的情景,表達了他對疾病的無奈和對康復的渴望之情。通過描寫仆人尋找草藥和狗不吠醫生的情節,詩人展現了對生活瑣事的關注和對家庭溫暖的向往。酒甕和歌筵的描寫則突出了一種寂寞和蕭條的氛圍,表明了詩人病榻上的孤獨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最后兩句“風光還欲好,爭向枕前春”,表達了詩人對康復的期盼和對春天的向往,體現了積極向上的樂觀情緒。
整首詩詞通過簡單的描寫和對比,展示了詩人在疾病中的苦悶和對康復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時也傳達了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歌筵半委塵”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ò jí lái zǎo wǎn
臥疾來早晚
wò jí lái zǎo wǎn, xuán xuán jiāng shí xún.
臥疾來早晚,懸懸將十旬。
bì néng xún běn cǎo, quǎn bù fèi yī rén.
婢能尋本草,犬不吠醫人。
jiǔ wèng quán shēng bú, gē yán bàn wěi chén.
酒甕全生醭,歌筵半委塵。
fēng guāng hái yù hǎo, zhēng xiàng zhěn qián chūn.
風光還欲好,爭向枕前春。
“歌筵半委塵”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