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少嫌巾重”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發少嫌巾重”全詩
鶯留花下立,鶴引水邊行。
發少嫌巾重,顏衰訝鏡明。
不論親與故,自亦昧平生。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春暖》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春暖》
風痹宜和暖,
春來腳較輕。
鶯留花下立,
鶴引水邊行。
發少嫌巾重,
顏衰訝鏡明。
不論親與故,
自亦昧平生。
中文譯文:
春天的溫暖適合風痹患者,春天來臨時腳步也變得輕盈。
黃鶯停留在花下站立,白鶴引領著水邊行走。
頭發稀少的人不嫌棄頭巾厚重,年老面衰的人驚訝鏡子中的清晰。
無論是親人還是熟人,我自己也對自己的一生感到茫然。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春暖》是唐代文學家白居易的作品。詩人以春天的溫暖為背景,表達了一種對自身境遇和人生的淡泊和茫然之情。
首先,詩人用"風痹宜和暖"來形容春天的溫暖適合治療風濕病,暗示著春天的暖意可以帶來舒適和康復。接著,詩人通過描述春天來臨時腳步變得輕盈,表達出春天的到來給人帶來輕松和愉悅的感覺。
接下來的兩句"鶯留花下立,鶴引水邊行"描繪了自然界中生物的行為。鶯鳥停留在花下,表現了春天的美好景象,而白鶴引領著水邊行走,展現了春天復蘇的生機。
在下一聯中,詩人以自身的體驗來表達感慨。他說"發少嫌巾重,顏衰訝鏡明",意味著年紀漸長,頭發稀疏,但并不嫌棄頭巾的厚重,反而對鏡中的清晰感到驚訝。這句表達了詩人對自己容顏的變遷以及對鏡中映像的感慨。
最后兩句"不論親與故,自亦昧平生"表達了詩人對人生的茫然和淡泊態度。詩人不再計較親人和熟人之間的關系,也對自己的一生感到茫然。這種態度表現了詩人對世俗紛擾的超然態度,以及對自我身份和歸屬的反思。
總體而言,詩詞《春暖》以春天的溫暖為背景,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表達個人感受,表達了詩人對人生和自身的淡泊態度,以及對世俗繁華的超然思考。這首詩詞展示了白居易獨特的感悟和對人生的思考,凸顯了他在唐代文學中的地位和影響力。
“發少嫌巾重”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ūn nuǎn
春暖
fēng bì yí hé nuǎn, chūn lái jiǎo jiào qīng.
風痹宜和暖,春來腳較輕。
yīng liú huā xià lì, hè yǐn shuǐ biān xíng.
鶯留花下立,鶴引水邊行。
fā shǎo xián jīn zhòng, yán shuāi yà jìng míng.
發少嫌巾重,顏衰訝鏡明。
bù lùn qīn yǔ gù, zì yì mèi píng shēng.
不論親與故,自亦昧平生。
“發少嫌巾重”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
韻腳:(平韻) 上平二冬 (仄韻) 上聲二腫 (仄韻) 去聲二宋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