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時事過方應悟”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他時事過方應悟”全詩
他時事過方應悟,不獨榮空辱亦空。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寄潮州楊繼之》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寄潮州楊繼之
相府潮陽俱夢中,
夢中何者是窮通。
他時事過方應悟,
不獨榮空辱亦空。
---
中文譯文:
寄給潮州的楊繼之
相府和潮陽都在夢中,
夢中哪個才是富有與繁榮。
他日事情過去方會明白,
不僅榮辱都是空虛。
---
詩意:
這首詩寫了白居易將一封信寄給潮州的楊繼之,并表達了一種理念。詩人覺得,人們常常在現實生活中追求名利榮辱,以為富有和成功會給人帶來真正的滿足。然而,在朝代政治的背后,虛榮與恥辱都是空虛而虛幻的,真正讓人感到滿足的是內心的平靜和智慧。
賞析:
這首詩以樸素的形象和簡潔的語言表達了作者的思考和信念。詩人通過對夢境和現實的對比,暗示了世俗榮辱與個人幸福的斷裂。他認為,追求名利是徒勞的,真正的幸福和滿足來自于內心的智慧和洞察力。整首詩簡短而深刻,給人一種清新脫俗的感覺,同時也展現出白居易對世事的深刻思考與洞察。
“他時事過方應悟”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cháo zhōu yáng jì zhī
寄潮州楊繼之
xiāng fǔ cháo yáng jù mèng zhōng, mèng zhōng hé zhě shì qióng tōng.
相府潮陽俱夢中,夢中何者是窮通。
tā shí shì guò fāng yīng wù, bù dú róng kōng rǔ yì kōng.
他時事過方應悟,不獨榮空辱亦空。
“他時事過方應悟”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七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