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苴以茅社”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苴以茅社”全詩
義光帶礪,象著乾坤。
我有明德,利建攸存。
苴以茅社,錫以犧尊。
藩屏王室,翼亮堯門。
八才兩獻,夫何足論。
分類:
作者簡介(盧照鄰)

盧照鄰,初唐詩人。字升之,自號幽憂子,漢族,幽州范陽(治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其生卒年史無明載,盧照鄰望族出身,曾為王府典簽,又出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在文學上,他與王勃、楊炯、駱賓王以文詞齊名,世稱“王楊盧駱”,號為“初唐四杰”。有7卷本的《盧升之集》、明張燮輯注的《幽憂子集》存世。盧照鄰尤工詩歌駢文,以歌行體為佳,不少佳句傳頌不絕,如“得成比目何辭死,愿作鴛鴦不羨仙”等,更被后人譽為經典。
《中和樂九章·歌諸王第七》盧照鄰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中和樂九章·歌諸王第七
星陳帝子,岳列天孫。
星星宜早懸托帝皇之子,月亮應早升起圣祖之孫。
義光帶礪,象著乾坤。
右蛇名義光持著礪石,象征著神州大地。
我有明德,利建攸存。
我擁有清明的德行,有益于社稷的建設與安寧。
苴以茅社,錫以犧尊。
用苴蒿草覆蓋廟社,以表達對神靈的敬意;給予祭祀的犧牲之物。
藩屏王室,翼亮堯門。
作為屏障庇護皇室,守護著堯舜傳統的門戶。
八才兩獻,夫何足論。
有八位才賢將才獻身于國家,仍然難以言盡他們的功績。
這首詩詞是唐代詩人盧照鄰創作的,《中和樂九章·歌諸王第七》主要表達了對明君治國、守護王室、獻身國家的贊美之情。詩中運用了豐富的象征手法,通過星星、月亮、礪石等形象,寓意著天地間的秩序與和諧,以及詩人對國家盛世的向往和贊美。同時,詩人還用“茅社”、“犧尊”等詞語,表達了對神靈的虔誠崇敬,以及對國家安寧的祈求。
整首詩旋律婉轉、抑揚頓挫,字句間流露出對帝子、天孫所擔負的重任的謳歌,對明德的推崇,以及對守護皇室、國家、傳統的贊美和敬意。通過運用象征手法和積極的表達,使整首詩詞充滿了莊重而豪放的氣質,表達了作者對美好社會的向往和對真善美的追求。同時,詩人也在詩中反思人才被埋沒的問題,對于八位才獻于國家的英雄,詩人以夫爾何足論的姿態表達出自己的敬佩之情。
“苴以茅社”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ōng hé lè jiǔ zhāng gē zhū wáng dì qī
中和樂九章·歌諸王第七
xīng chén dì zi, yuè liè tiān sūn.
星陳帝子,岳列天孫。
yì guāng dài lì, xiàng zhe qián kūn.
義光帶礪,象著乾坤。
wǒ yǒu míng dé, lì jiàn yōu cún.
我有明德,利建攸存。
jū yǐ máo shè, xī yǐ xī zūn.
苴以茅社,錫以犧尊。
fān píng wáng shì, yì liàng yáo mén.
藩屏王室,翼亮堯門。
bā cái liǎng xiàn, fū hé zú lùn.
八才兩獻,夫何足論。
“苴以茅社”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一馬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