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瘡春斷酒”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腳瘡春斷酒”全詩
病銷談笑興,老足嘆嗟聲。
鶴伴臨池立,人扶下砌行。
腳瘡春斷酒,那得有心情。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病瘡》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病瘡》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門有醫來往,庭無客送迎。
病銷談笑興,老足嘆嗟聲。
鶴伴臨池立,人扶下砌行。
腳瘡春斷酒,那得有心情。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白居易身患疾病的情景。詩中描述了醫生經常來到他的門前,但沒有人來庭院迎接客人。盡管身體瘦弱,他仍能笑談自若,但老年的足部疼痛使他不禁嘆息和嘆懷。他站在池塘邊,與鶴為伴,也有人扶著他走在石砌的小路上。然而,因為腳上的瘡痛,他無法享受春天的美景和美酒,因此無法感受到愉悅和歡樂的心情。
賞析:
《病瘡》這首詩詞以簡潔而質樸的語言描繪了作者身患疾病的景象,表達了他在病痛中的無奈和苦悶。詩中的對比對照突顯了作者的病痛和心情之間的落差。他身邊的醫生絡繹不絕,但卻沒有人來問候他。盡管身體虛弱,他仍能保持樂觀的態度,但老年的足疾使他感到痛苦和嘆息。鶴和人的形象與他形成鮮明的對比,鶴自由自在地站在池塘邊,而他需要別人的扶持才能行走。腳上的瘡痛使他無法享受春天的美景和美酒,這進一步突出了他內心的痛苦和無奈。
整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展示了作者的心境,傳達了生活中的痛苦與無奈。同時,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與作者的內心狀況形成了對比,進一步凸顯了他的孤獨和病痛所帶來的困擾。這首詩詞以其真實而質樸的表達,讓讀者能夠深入體會到作者在疾病中的苦悶和無奈,引發共鳴。
“腳瘡春斷酒”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ìng chuāng
病瘡
mén yǒu yī lái wǎng, tíng wú kè sòng yíng.
門有醫來往,庭無客送迎。
bìng xiāo tán xiào xìng, lǎo zú tàn jiē shēng.
病銷談笑興,老足嘆嗟聲。
hè bàn lín chí lì, rén fú xià qì xíng.
鶴伴臨池立,人扶下砌行。
jiǎo chuāng chūn duàn jiǔ, nà de yǒu xīn qíng.
腳瘡春斷酒,那得有心情。
“腳瘡春斷酒”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五有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