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濃云來去勢何長”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濃云來去勢何長”全詩
曠然寰宇清風滿,救旱功高暑氣涼。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陰雨》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陰雨》
潤葉濡枝浹四方,
濃云來去勢何長。
曠然寰宇清風滿,
救旱功高暑氣涼。
中文譯文:
陰雨潤透了葉子,浸濕了枝條,上下彌漫到四方。
濃密的云團來來去去,勢頭一直延續不停長久。
廣袤的世界,清風充滿著,無邊無際。
這雨水救了旱情,功勞很大,夏天的氣溫變得涼爽。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陰雨天氣的景象,作者通過細膩的描寫表達了雨水滋潤大地的形象。詩中的“潤葉濡枝浹四方”形象地描述了雨水濕潤了葉子和枝條,在四方八面都彌漫著雨的氣息。而“濃云來去勢何長”則表達了濃密的云層來回飄動的情景,形容了降雨的持續性和長久性。接著,作者將視野擴大到了整個世界,用“曠然寰宇清風滿”來描繪大地上清風吹拂的景象,形容了大地的空曠和風景的美好。最后,作者將雨水與旱情相聯系,稱雨水為“救旱功高”,形容了雨水的重要性和給人們帶來的好處,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雨水的喜愛和對旱情的關注。
整首詩以簡潔而抒情的語言描繪了陰雨天氣的景象,并借此表達了對雨水的贊美和對旱情的憂慮。通過細膩的描寫和對自然景象的感悟,展示了作者對自然的敏感和對善良力量的贊美。同時,這首詩也傳遞了一種對改變困境和希望的暗示,雨水帶來了希望和涼爽,給人們帶來了生機和活力。整首詩意境優美,情感真摯,寄托了作者對自然的熱愛和對人間善舉的贊美。
“濃云來去勢何長”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īn yǔ
陰雨
rùn yè rú zhī jiā sì fāng, nóng yún lái qù shì hé zhǎng.
潤葉濡枝浹四方,濃云來去勢何長。
kuàng rán huán yǔ qīng fēng mǎn, jiù hàn gōng gāo shǔ qì liáng.
曠然寰宇清風滿,救旱功高暑氣涼。
“濃云來去勢何長”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仄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仄韻) 上聲二十二養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