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夕期新漲”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異夕期新漲”全詩
竹密無空岸,松長可絆舟。
蟪蛄潭上夜,河漢島前秋。
異夕期新漲,攜琴卻此游。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宿池上》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中文譯文:
在池塘邊過夜
泉水自險壑中涌來
亭子搭在中流之上
竹子密布,沒有空岸可以停船
松樹長得很高,可能會絆倒船
池塘上的蟋蟀鳴叫著夜晚
天上的星辰在秋天的島嶼前閃爍
在與眾不同的夜晚,期待著新的浪潮
帶著琴來到這個地方漫游
詩意:
《宿池上》是一首描寫在池塘邊過夜的詩。詩人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池塘的情景,泉水從險峻的山壑中流出,亭子建在池塘中央。池塘周圍的竹樹茂密,沒有空曠的岸邊可以停船,而高大的松樹可能會絆倒船只。夜晚,池塘上的蟋蟀鳴叫著,秋天的天空中星辰閃爍。詩人寄望在這個與眾不同的夜晚能夠迎來新的浪潮,并帶著琴來到這個地方漫游。
賞析:
《宿池上》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展現了池塘的景色和夜晚的氛圍。通過對池塘周圍環境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自然景觀的喜悅和體驗。整首詩意象豐富,語言簡練,通過對細節的描寫和表情的烘托,給讀者帶來了一種清新、寧靜、富有浪漫情調的美感。詩人以自然景色為背景,通過暗示和寓意,表達了對未來的期待和對人生中的變故的思考。詩人以琴作為符號,象征著他對藝術和心靈的追求,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整首詩通篇流暢自然,抒情流暢,給人以詩意盎然的美感。
“異夕期新漲”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ù chí shàng
宿池上
quán lái cóng jué hè, tíng chǎng zài zhōng liú.
泉來從絕壑,亭敞在中流。
zhú mì wú kōng àn, sōng zhǎng kě bàn zhōu.
竹密無空岸,松長可絆舟。
huì gū tán shàng yè, hé hàn dǎo qián qiū.
蟪蛄潭上夜,河漢島前秋。
yì xī qī xīn zhǎng, xié qín què cǐ yóu.
異夕期新漲,攜琴卻此游。
“異夕期新漲”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二十三漾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