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未必勝中春”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中秋未必勝中春”出自唐代徐凝的《二月望日》,
詩句共7個字,詩句拼音為:zhōng qiū wèi bì shèng zhōng chūn,詩句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中秋未必勝中春”全詩
《二月望日》
長短一年相似夜,中秋未必勝中春。
不寒不暖看明月,況是從來少睡人。
不寒不暖看明月,況是從來少睡人。
分類:
作者簡介(徐凝)
徐凝,唐代(約公元八一三年、唐憲宗元和中前后前后在世)詩人,浙江睦州人,代表作《奉酬元相公上元》。《全唐詩》錄存一卷。
《二月望日》徐凝 翻譯、賞析和詩意
《二月望日》是徐凝在唐代創作的一首詩詞,描述了二月望日夜晚與中秋相似的景象。下面是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長短一年相似夜,
中秋未必勝中春。
不寒不暖看明月,
況是從來少睡人。
詩意:
這首詩詞以二月望日為背景,表達了春夜與中秋之夜在某種程度上的相似之處。作者通過觀察明月的變化,反思人們對于時間的感知和感情的變化。
賞析:
徐凝以短小精悍的語言,展示了對時間流逝、季節更替的深刻感受。詩中的“長短一年相似夜”一句表達了春夜與中秋之夜的相似之處,強調了時間的相對性和流轉的無常性。作者以此說明,即使是到了中秋這個大家普遍認為是月亮最圓的時候,也未必勝過春夜的明月。這里,月亮被賦予了一種象征性意義,成為作者表達思念之情的媒介。
詩的最后兩句,“不寒不暖看明月,況是從來少睡人”,則強調了人們面對明月時心情的平靜。這里,明月被描繪為不寒不暖的,與春夜的柔和氣氛相契合。同時,作者也提醒人們少睡覺,多欣賞美好的自然景色,從而更好地品味生活的快樂和美好。
整首詩詞簡潔而有力,以寥寥數語表達了對時間的感知、對自然美的賦予情感的思考,并借此呼吁人們多欣賞自然之美,珍惜時間,享受生活中的細節。
“中秋未必勝中春”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èr yuè wàng rì
二月望日
cháng duǎn yī nián xiāng sì yè, zhōng qiū wèi bì shèng zhōng chūn.
長短一年相似夜,中秋未必勝中春。
bù hán bù nuǎn kàn míng yuè, kuàng shì cóng lái shǎo shuì rén.
不寒不暖看明月,況是從來少睡人。
“中秋未必勝中春”平仄韻腳
拼音:zhōng qiū wèi bì shèng zhōng chūn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
“中秋未必勝中春”的相關詩句
“中秋未必勝中春”的關聯詩句
網友評論
* “中秋未必勝中春”的意思和全詩出處介紹,以及全詩翻譯和賞析,“中秋未必勝中春”出自徐凝的 《二月望日》,還提供了該詩句的全詩全文、翻譯、賞析、譯文以及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