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羽曾經翦處殘”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毛羽曾經翦處殘”全詩
任饒長被金籠闔,也免棲飛雨雪難。
分類:
作者簡介(徐凝)
徐凝,唐代(約公元八一三年、唐憲宗元和中前后前后在世)詩人,浙江睦州人,代表作《奉酬元相公上元》。《全唐詩》錄存一卷。
《奉和鸚鵡》徐凝 翻譯、賞析和詩意
《奉和鸚鵡》是唐代徐凝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毛羽曾經翦處殘,
學人言語道暄寒。
任饒長被金籠闔,
也免棲飛雨雪難。
詩意:
這首詩詞以鸚鵡為主題,通過描繪鸚鵡的境遇,抒發了作者對逆境中堅持自己本性的贊美和敬佩之情。鸚鵡被關在金籠中,雖然羽毛被剪短,但它仍然能夠模仿人的語言,傳達人與鸚鵡之間的交流。盡管鸚鵡無法自由地棲飛于自然之中,但它仍然能夠在困境中保持自己的本性,不被外界的風雨所動搖。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了的語言描繪了鸚鵡的形象,通過鸚鵡被關在金籠中的情景,表達了對鸚鵡堅持本性的贊賞。鸚鵡的羽毛被剪短,是為了防止它飛走,但它仍然能夠模仿人的言語,展示出它的聰明和適應能力。詩中的“學人言語道暄寒”表明鸚鵡能夠學習人的語言,與人進行交流,但它仍然無法擺脫被囚禁的命運。
詩詞的意境傳達了一種對堅守本真的敬佩之情。盡管鸚鵡身處逆境,但它仍然能夠保持自己的本性不改變,這種堅持和逆境中的自由意志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詩人通過鸚鵡的形象,借以表達對頑強生命力和自我保持的贊美。
整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展示了鸚鵡的形象和境遇,通過對鸚鵡的描寫,喚起讀者對自由、本真和堅持的思考。它寄托了人們對于自由和追求真實自我的向往,同時也暗示著在困境中堅守自己的本性是一種值得贊美和敬佩的品質。
“毛羽曾經翦處殘”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èng hé yīng wǔ
奉和鸚鵡
máo yǔ céng jīng jiǎn chù cán, xué rén yán yǔ dào xuān hán.
毛羽曾經翦處殘,學人言語道暄寒。
rèn ráo zhǎng bèi jīn lóng hé, yě miǎn qī fēi yǔ xuě nán.
任饒長被金籠闔,也免棲飛雨雪難。
“毛羽曾經翦處殘”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四寒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