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曾到此波心地”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未曾到此波心地”全詩
自有車輪與馬蹄,未曾到此波心地。
分類:
作者簡介(徐凝)
徐凝,唐代(約公元八一三年、唐憲宗元和中前后前后在世)詩人,浙江睦州人,代表作《奉酬元相公上元》。《全唐詩》錄存一卷。
《將至妙喜寺》徐凝 翻譯、賞析和詩意
將至妙喜寺
清風裊裊越水陂,
遠樹蒼蒼妙喜寺。
自有車輪與馬蹄,
未曾到此波心地。
中文譯文:
優美的清風輕輕拂過水面,
遠處的樹木蒼翠蔥蘢,那就是妙喜寺。
車輪與馬蹄聲自然有,
然而從未到過這個寧靜安詳之地。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將至妙喜寺》是唐代詩人徐凝的作品。通過描繪清風拂水、遠處的蒼翠樹木和妙喜寺,表達了一種寧靜、祥和的境界。
詩人以清風裊裊拂過水面為景,給人一種輕盈、流動的感覺。遠處的樹木蒼蒼,給人以寧靜、安詳的感受,這里就是妙喜寺所在的地方。妙喜寺是一個寺廟,象征著宗教信仰和修行之地。
接下來的兩句"自有車輪與馬蹄,未曾到此波心地",表達了詩人對這個地方的向往和敬畏之情。車輪和馬蹄聲表示這個地方是有人來往的,但詩人自己卻從未親臨過這片寧靜之地,他對這個地方抱有一種向往和追求的心態。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一幅寧靜、祥和的景象,展示了詩人對寧靜境界的向往和追求。詩中的妙喜寺成為一種象征,代表了一種超脫塵世的心靈境地。通過對大自然和寺廟的描寫,詩人表達了對心靈寧靜的追求,希望能達到妙喜寺般的境界。
這首詩詞以樸素、自然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內心深處對寧靜境界的向往,給人一種超凡脫俗、寧靜安詳的感受。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抒發情感的方式,徐凝成功地創造出了一幅清新雅致的意境,讓讀者在閱讀中感受到一種寧靜與美好。
“未曾到此波心地”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iāng zhì miào xǐ sì
將至妙喜寺
qīng fēng niǎo niǎo yuè shuǐ bēi, yuǎn shù cāng cāng miào xǐ sì.
清風裊裊越水陂,遠樹蒼蒼妙喜寺。
zì yǒu chē lún yǔ mǎ tí, wèi zēng dào cǐ bō xīn dì.
自有車輪與馬蹄,未曾到此波心地。
“未曾到此波心地”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