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共沾裳”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千里共沾裳”全詩
鏡圓珠溜徹,弦滿箭波長。
沉鉤搖兔影,浮桂動丹芳。
延照相思夕,千里共沾裳。
分類:
作者簡介(盧照鄰)

盧照鄰,初唐詩人。字升之,自號幽憂子,漢族,幽州范陽(治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其生卒年史無明載,盧照鄰望族出身,曾為王府典簽,又出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在文學上,他與王勃、楊炯、駱賓王以文詞齊名,世稱“王楊盧駱”,號為“初唐四杰”。有7卷本的《盧升之集》、明張燮輯注的《幽憂子集》存世。盧照鄰尤工詩歌駢文,以歌行體為佳,不少佳句傳頌不絕,如“得成比目何辭死,愿作鴛鴦不羨仙”等,更被后人譽為經典。
《江中望月》盧照鄰 翻譯、賞析和詩意
《江中望月》是唐代盧照鄰創作的詩詞。以下是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江水向著涔陽流去,清澈地映照著月光。倒影像鏡子般圓滑,波紋像弦上箭矢般長。沉釣的魚鉤晃動著兔子的影子,漂浮的桂花散發著紅色的芬芳。月亮延續著對思念的夜晚,千里之間我們心靈相連。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在江中望著月亮的情景,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內心對思念之情的寄托和對美好的向往。
詩中描繪的江水清澈如鏡,將明亮的月光完美地倒映出來。倒影如同鏡子一樣圓滑,波紋又像松緊的弓弦上的箭矢一般長久。這種圖景給人一種寧靜和美好的感覺,也展現了作者對自然景觀的敏感和細膩的觀察。
詩中還出現了沉釣的魚鉤和漂浮的桂花,通過這些意象的運用,增添了詩詞的生動性和浪漫氛圍。沉釣的魚鉤搖動著兔子的影子,將游動的魚影勾引出來,暗示了詩人思念之情的難以捉摸。浮桂動丹芳,則展現了桂花散發的芬芳和詩人內心的愉悅。
最后兩句“延照相思夕,千里共沾裳”則表達了作者對遠方的人的思念之情。即使相距千里,但他們仍能夠通過共同的景物,共同感受到美好的夜晚和對對方的思念。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細膩的描寫和富有意象的運用,將作者對美好夜晚和思念之情的內心感受表達出來,給讀者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
“千里共沾裳”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iāng zhōng wàng yuè
江中望月
jiāng shuǐ xiàng cén yáng, chéng chéng xiě yuè guāng.
江水向涔陽,澄澄寫月光。
jìng yuán zhū liū chè, xián mǎn jiàn bō cháng.
鏡圓珠溜徹,弦滿箭波長。
chén gōu yáo tù yǐng, fú guì dòng dān fāng.
沉鉤搖兔影,浮桂動丹芳。
yán zhào xiàng sī xī, qiān lǐ gòng zhān shang.
延照相思夕,千里共沾裳。
“千里共沾裳”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