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暄一夜隔”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寒暄一夜隔”全詩
寒暄一夜隔,客鬢兩年催。
分類:
作者簡介(李德裕)

李德裕(787—849),字文饒,唐代趙郡贊皇(今河北贊皇縣)人,與其父李吉甫均為晚唐名相。唐文宗時,受李宗閔、牛僧儒等牛黨勢力傾軋,由翰林學士出為浙西觀察使。太和七年,入相,復遭奸臣鄭注、李訓等人排斥,左遷。唐武宗即位后,李德裕再度入相,執政期間外平回鶻、內定昭義、裁汰冗官、協助武宗滅佛,功績顯赫。會昌四年八月,進封太尉、趙國公。唐武宗與李德裕之間的君臣相知成為晚唐之絕唱。后唐宣宗即位,李德裕由于位高權重,五貶為崖州司戶。李德裕兩度為相,太和年間為相1年8個月,會昌年間為相5年7個月,兩次為相7年3個月。
《嶺外守歲(一作李福業詩)》李德裕 翻譯、賞析和詩意
《嶺外守歲(一作李福業詩)》是唐代李德裕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冬天逐漸消耗,春天隨著斗柄的轉動回歸。一夜的問候分隔開了,客人的白發催促著兩年的流逝。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歲月更迭、光陰荏苒的景象。作者以冬天和春天的交替,象征著時間的流逝和歲月的變遷。在這過程中,人們經歷了一夜的離別和問候,而客人的白發則催促著時光的飛逝,讓人感嘆光陰易逝,歲月不待人。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冬春交替的描繪,表達了時間的無情流轉和人生的短暫。冬逐更籌盡,春隨斗柄回,用寥寥幾個字勾勒出四季更迭的景象,展現了自然界的力量和規律。寒暄一夜隔,客鬢兩年催,用客人的離別和白發催促來暗示時間的流逝和人的老去,讓人感嘆時光的無情和生命的脆弱。整首詩詞簡練而富有意味,通過對自然景象和人生變遷的巧妙描繪,表達了對時光流逝的思考和對生命短暫的感慨。
這首詩詞的詩意深邃而含蓄,給人以思考和共鳴的空間。它通過簡潔而質樸的語言,揭示了人生短暫和時光易逝的真理,讓人在欣賞之余也不禁對自己的生命和時間的珍貴有所思考。
“寒暄一夜隔”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ǐng wài shǒu suì yī zuò lǐ fú yè shī
嶺外守歲(一作李福業詩)
dōng zhú gèng chóu jǐn, chūn suí dǒu bǐng huí.
冬逐更籌盡,春隨斗柄回。
hán xuān yī yè gé, kè bìn liǎng nián cuī.
寒暄一夜隔,客鬢兩年催。
“寒暄一夜隔”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仄韻) 入聲十一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