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山應遇雁門僧”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前山應遇雁門僧”全詩
歸去更尋翻譯寺,前山應遇雁門僧。
分類:
作者簡介(熊孺登)
熊孺登,鐘陵(今江西省進賢縣)人,約唐憲宗元和(806—820)前后在世。元和年間(806—820)登進士第,為四川藩鎮從事,與白居易、劉禹錫友善,時相贈答。白居易《洪州逢熊孺登》、劉禹錫《送湘陽熊判官孺登府罷歸鐘陵,因寄呈江西裴中丞二十三兄》,表達了他們之間情誼。他勤于創作,寫詩很多,而傳于后世的僅存詩集一卷。其中贈答應酬之作較多,佳句不少。有些詩句感情真摯、動人,為時所傳誦。
《送準上人歸石經院》熊孺登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準上人歸石經院》是唐代熊孺登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旃檀刻像今猶少,
白石鐫經古未曾。
歸去更尋翻譯寺,
前山應遇雁門僧。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詩人送別準上人歸石經院的情景。詩人首先提到旃檀刻像,指的是佛像的材質,暗示了佛教的傳承。接著,詩人又提到白石鐫經,表示佛經的刻石。詩人希望準上人回到石經院去尋找更多的翻譯佛經的寺廟,預言他在前方的山上會遇到雁門僧,指的是有智慧的高僧。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準上人的祝福和期望。旃檀刻像和白石鐫經是佛教文化中的重要元素,通過對這兩種材質的描寫,詩人暗示了佛教傳承的珍貴和佛經的重要性。詩人希望準上人能夠繼續深入研究佛教,尋找更多的翻譯佛經的寺廟,為佛法的傳播貢獻力量。同時,詩人預言準上人在前方的山上會遇到雁門僧,意味著他將會遇到有智慧和修行成果的高僧,進一步提醒準上人要持之以恒、不斷進取。整首詩詞寄托了詩人對準上人的美好祝愿,并表達了他對佛教的敬仰和推崇之情。
“前山應遇雁門僧”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zhǔn shàng rén guī shí jīng yuàn
送準上人歸石經院
zhān tán kè xiàng jīn yóu shǎo, bái shí juān jīng gǔ wèi zēng.
旃檀刻像今猶少,白石鐫經古未曾。
guī qù gèng xún fān yì sì, qián shān yīng yù yàn mén sēng.
歸去更尋翻譯寺,前山應遇雁門僧。
“前山應遇雁門僧”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蒸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