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掃無過骨肉親”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拜掃無過骨肉親”全詩
冢頭莫種有花樹,春色不關泉下人。
分類:
作者簡介(熊孺登)
熊孺登,鐘陵(今江西省進賢縣)人,約唐憲宗元和(806—820)前后在世。元和年間(806—820)登進士第,為四川藩鎮從事,與白居易、劉禹錫友善,時相贈答。白居易《洪州逢熊孺登》、劉禹錫《送湘陽熊判官孺登府罷歸鐘陵,因寄呈江西裴中丞二十三兄》,表達了他們之間情誼。他勤于創作,寫詩很多,而傳于后世的僅存詩集一卷。其中贈答應酬之作較多,佳句不少。有些詩句感情真摯、動人,為時所傳誦。
《寒食野望》熊孺登 翻譯、賞析和詩意
《寒食野望》是唐代熊孺登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拜掃無過骨肉親,
一年唯此兩三辰。
冢頭莫種有花樹,
春色不關泉下人。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熊孺登在寒食節時的景象和思考。寒食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人們在這一天會祭拜祖先并掃墓。詩中的主人公表達了對親人的深深思念和對逝去親人的哀悼之情。他說自己每年只有在這兩三個時辰里才會拜掃祭祀,沒有其他過錯。他建議冢頭上不要種植花樹,因為那些美麗的春色與長眠于泉下的人無關。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家人的思念和對逝去親人的哀悼之情。通過描繪寒食節的場景和儀式,詩中透露出深深的憂傷和對生死的思考。作者用"拜掃無過骨肉親"表達了對家人的敬意和懷念之情,強調了家庭紐帶的重要性。他在詩中提到自己每年只在這兩三個時辰里掃墓祭祀,暗示了對親人的深深思念。最后兩句"冢頭莫種有花樹,春色不關泉下人"則表達了作者對逝去親人的哀悼,他認為花樹的美麗與死者無關,春天的色彩也無法給泉下的人帶來任何溫暖。
這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深沉的情感和富有意境的形象描寫,表達了作者對家人的深深思念和對死亡的反思。它通過對寒食節的描繪,將個人的情感與傳統的儀式相結合,展現了人們對親人的敬意和對生命的思考。整首詩意味深長,給人以思考和共鳴的空間,體現了唐代詩人的獨特才華和情感表達能力。
“拜掃無過骨肉親”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án shí yě wàng
寒食野望
bài sǎo wú guò gǔ ròu qīn, yī nián wéi cǐ liǎng sān chén.
拜掃無過骨肉親,一年唯此兩三辰。
zhǒng tóu mò zhǒng yǒu huā shù, chūn sè bù guān quán xià rén.
冢頭莫種有花樹,春色不關泉下人。
“拜掃無過骨肉親”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