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閣分危岫”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亭閣分危岫”全詩
亭閣分危岫,樓臺繞曲池。
長薄秋煙起,飛梁古蔓垂。
水鳥翻荷葉,山蟲咬桂枝。
游人惜將晚,公子愛忘疲。
愿得回三舍,琴尊長若斯。
分類:
作者簡介(盧照鄰)

盧照鄰,初唐詩人。字升之,自號幽憂子,漢族,幽州范陽(治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其生卒年史無明載,盧照鄰望族出身,曾為王府典簽,又出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在文學上,他與王勃、楊炯、駱賓王以文詞齊名,世稱“王楊盧駱”,號為“初唐四杰”。有7卷本的《盧升之集》、明張燮輯注的《幽憂子集》存世。盧照鄰尤工詩歌駢文,以歌行體為佳,不少佳句傳頌不絕,如“得成比目何辭死,愿作鴛鴦不羨仙”等,更被后人譽為經典。
《宴梓州南亭得池字》盧照鄰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的中文譯文:《在梓州南亭宴會時看到“池”字》
詩意:本詩主要描繪了梓州南亭景色的美麗和宴會的歡樂氛圍。詩人以自然景物為背景,通過描寫亭閣、樓臺、池水、山鳥等元素,表達了對美景的贊美之情。同時,詩人還融入了自己對廣大游客的祝愿,希望他們可以歡愉地度過時間。
賞析:該詩通過對景物的描繪,既展示了唐代梓州南亭的美景,又抒發了詩人對美景的贊美之情。在詩中,詩人以二條開勝跡、大隱葉沖規來形容亭閣的布置,十分生動地展示了亭閣的壯麗和典雅之美。同時,通過描寫亭閣與周圍山峰的相互映襯,使整個景色更加迷人。詩人還描繪了秋天的景色,如長薄秋煙的上升、飛梁上的古蔓垂等,展示了秋季景色的優美和優雅。此外,詩中還出現水鳥翻荷葉、山蟲咬桂枝等描寫,使景物更加生動活潑。
詩人還在詩的最后表達了自己對游客的祝愿,希望他們能夠盡興而歸,忘卻疲倦。并以自己對音樂之愛的象征——琴尊來表示希望他們可以在此歡樂之地享受音樂的美好。
整體而言,該詩描繪了梓州南亭的美景,并以此為背景表達了詩人對美景和宴會的贊美,同時也帶給人們一種愉悅的心情。
“亭閣分危岫”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àn zǐ zhōu nán tíng dé chí zì
宴梓州南亭得池字
èr tiáo kāi shèng jī, dà yǐn yè chōng guī.
二條開勝跡,大隱葉沖規。
tíng gé fēn wēi xiù, lóu tái rào qǔ chí.
亭閣分危岫,樓臺繞曲池。
zhǎng báo qiū yān qǐ, fēi liáng gǔ màn chuí.
長薄秋煙起,飛梁古蔓垂。
shuǐ niǎo fān hé yè, shān chóng yǎo guì zhī.
水鳥翻荷葉,山蟲咬桂枝。
yóu rén xī jiāng wǎn, gōng zǐ ài wàng pí.
游人惜將晚,公子愛忘疲。
yuàn dé huí sān shè, qín zūn zhǎng ruò sī.
愿得回三舍,琴尊長若斯。
“亭閣分危岫”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二十六宥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