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載長安得一第”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十載長安得一第”全詩
十載長安得一第,何須空腹用高心。
分類:
作者簡介(李紳)

李紳(772—846)漢族,亳州(今屬安徽)人,生于烏程(今浙江湖州),長于潤州無錫(今屬江蘇)。字公垂。27歲考中進士,補國子助教。與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閃光的部分在于詩歌,他是在文學史上產生過巨大影響的新樂府運動的參與者。作有《樂府新題》20首,已佚。著有《憫農》詩兩首:“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膾灸人口,婦孺皆知,千古傳誦。《全唐詩》存其詩四卷。
《答章孝標》李紳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答章孝標》是唐代詩人李紳的作品。以下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用假金來鍍真金,
若是真金不需要鍍。
在長安,十年才得一次機會,
為何還要空腹用高明?
詩意:
這首詩是李紳的回答章孝標的一首詩。章孝標當時給李紳送了一飯碗,希望李紳可以把他的“學問”和“文章”銘刻在上面。李紳的回答是通過比喻來表達他對于這樣的贊揚方式的拒絕。
這首詩用金子來比喻學問和文章,金子是用來鍍在別的金子上面的。李紳先以假金來鍍真金,表達了他對章孝標所贊揚的方式的質疑。他認為,如果學問和文章本身就是真金,為什么還需要鍍上別人的贊美和獎杯呢?真金的光輝和價值應該是不需要別人的贊揚來證明的。
接著,他提到了長安,長安是當時的首都,也是唐朝的文化中心。他說在長安,十年才有一次得到一次較高的機會,為何要費盡心機去追求這種虛榮的贊揚呢?他的意思是,真正優秀的學問和文章應該是憑借內在的價值而受到贊揚和認可,而不是通過虛名和虛榮來獲得。
賞析:
這首詩通過使用金子來比喻學問和文章,表達了作者對于虛名和虛榮的拒絕和質疑。他認為真正優秀的學問和文章應該憑借內在的價值而受到贊揚和認可,而不是通過外界的贊揚和獎勵來證明自己的價值。
這首詩的語言簡練,形象生動,通過簡單的比喻,表達了作者的思考和態度。它讓人們反思追求虛榮和外部認可的真正意義,同時也呼吁人們注重內心的修養和真正的價值實現。整體而言,這首詩在簡潔中蘊含了深刻的思考,展示了李紳的獨立思想和批判精神。
“十載長安得一第”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á zhāng xiào biāo
答章孝標
jiǎ jīn fāng yòng zhēn jīn dù, ruò shì zhēn jīn bù dù jīn.
假金方用真金鍍,若是真金不鍍金。
shí zài cháng ān dé yī dì, hé xū kōng fù yòng gāo xīn.
十載長安得一第,何須空腹用高心。
“十載長安得一第”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八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