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籟不到耳”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萬籟不到耳”全詩
一聽清心魂,飛絮春紛起。
分類:
作者簡介(殷堯藩)
殷堯藩(780—855),浙江嘉興人。唐朝詩人。唐元和九年(814)進士,歷任永樂縣令、福州從事,曾隨李翱作過潭州幕府的幕僚,后官至侍御史,有政績。他和沈亞之、姚合、雍陶、許渾、馬戴是詩友,跟白居易、李紳、劉禹錫等也有往來。曾拜訪韋應物,兩人投契莫逆。他足跡很廣,遍歷晉、陜、閩、浙、蘇、贛、兩湖等地。性好山水,曾說:“一日不見山水,便覺胸次塵土堆積,急須以酒澆之。”著有詩集一卷,《新唐書藝文志》傳于世。
《席上聽琴》殷堯藩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中文譯文:
在高大的堂屋中,明亮的月光灑進來,萬籟俱寂,沒有任何聲音能夠傳到耳中。只聽一曲清悠的琴聲,能夠使人心靈安寧,一片飛舞的柳絮在春風中紛紛起舞。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寫景與寫情相結合的形式,表達了作者在席上傾聽琴音的心境和感受。
首句以“高堂流月明”來描繪一個寬闊的堂屋,明亮的月光在其中流動。這一景象給人一種安寧寬廣的感覺。接著,作者通過“萬籟不到耳”來形容高堂的靜謐,沒有任何聲音能夠打破這片寧靜。
而在這片靜謐中,一曲清心的琴音響起,使得聽者的內心得到慰藉和平靜。這曲琴音作為清幽恬靜的象征,通過音樂的力量使得心靈得到凈化,遠離喧囂紛擾。最后一句“飛絮春紛起”,以飛舞的柳絮為形象,表達了春天的美好和生機。通過聽琴,作者不僅心靈得到了寧靜,也能感受到春天生機勃勃的氣息。
整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將作者在席上聽琴的情感表達得淋漓盡致。通過描繪具體的景象和啟迪人心的琴音,展現了作者追求寧靜與和諧的心境,以及對春天生機勃勃的向往。同時,也表達了對音樂的推崇和對心靈凈化的渴望。
“萬籟不到耳”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í shàng tīng qín
席上聽琴
gāo táng liú yuè míng, wàn lài bú dào ěr.
高堂流月明,萬籟不到耳。
yī tīng qīng xīn hún, fēi xù chūn fēn qǐ.
一聽清心魂,飛絮春紛起。
“萬籟不到耳”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四紙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