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得甘泉渴殺人”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待得甘泉渴殺人”全詩
且共山麋同飲澗,玉沙鋪底淺磷磷。
分類:
作者簡介(殷堯藩)
殷堯藩(780—855),浙江嘉興人。唐朝詩人。唐元和九年(814)進士,歷任永樂縣令、福州從事,曾隨李翱作過潭州幕府的幕僚,后官至侍御史,有政績。他和沈亞之、姚合、雍陶、許渾、馬戴是詩友,跟白居易、李紳、劉禹錫等也有往來。曾拜訪韋應物,兩人投契莫逆。他足跡很廣,遍歷晉、陜、閩、浙、蘇、贛、兩湖等地。性好山水,曾說:“一日不見山水,便覺胸次塵土堆積,急須以酒澆之。”著有詩集一卷,《新唐書藝文志》傳于世。
《新昌井》殷堯藩 翻譯、賞析和詩意
《新昌井》是唐代殷堯藩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轆轤千轉勞筋力,
待得甘泉渴殺人。
且共山麋同飲澗,
玉沙鋪底淺磷磷。
詩意:
這首詩以新昌井為背景,表達了作者對辛勤勞作和渴望得到滋潤的渴望之情。詩中描繪了人們不斷轉動轆轤以汲水的辛苦勞作,等待著清甜的泉水,卻又因渴望而感到煎熬不堪。然后,詩人將自己比作山中的麋鹿,希望能夠與山中的麋鹿一起共享澗水的清涼,感受到生命的滋養。最后兩句以玉沙淺淺,閃爍著微光的景象作為結尾,給人以一種寧靜、樸素的感覺。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轆轤汲水和渴望甘泉的描繪,以及將自己與山中麋鹿相對照的手法,表達了人們對生活滋養的渴望和對自然的向往。詩中的井水象征著生命的滋養和希望,而轆轤汲水的辛勞則象征著人們在現實生活中的努力和奮斗。作者通過對這一情景的描寫,表達了對于勞動的尊重和對幸福生活的渴望。
詩中的"玉沙鋪底淺磷磷"一句,用形象的語言描繪了井中的清水,給人以清新、寧靜的感覺,也暗示了一種內心的寧靜和滿足。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對于簡樸、自然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展現了唐代文人崇尚自然、追求心靈安寧的思想情懷。
總體而言,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通過描繪井水和辛勞勞作的場景,表達了對于勞動和自然的贊美,體現了唐代文人的審美追求和情感體驗。同時,這首詩也具有一定的隱喻意義,通過對井水和麋鹿的對比,抒發了人們對于內心滋養和心靈寧靜的向往。
“待得甘泉渴殺人”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īn chāng jǐng
新昌井
lù lú qiān zhuǎn láo jīn lì, dài de gān quán kě shā rén.
轆轤千轉勞筋力,待得甘泉渴殺人。
qiě gòng shān mí tóng yǐn jiàn, yù shā pù dǐ qiǎn lín lín.
且共山麋同飲澗,玉沙鋪底淺磷磷。
“待得甘泉渴殺人”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平韻)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