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憐紅臉淚雙垂”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可憐紅臉淚雙垂”全詩
坐滿繡衣皆不識,可憐紅臉淚雙垂。
分類:
作者簡介(殷堯藩)
殷堯藩(780—855),浙江嘉興人。唐朝詩人。唐元和九年(814)進士,歷任永樂縣令、福州從事,曾隨李翱作過潭州幕府的幕僚,后官至侍御史,有政績。他和沈亞之、姚合、雍陶、許渾、馬戴是詩友,跟白居易、李紳、劉禹錫等也有往來。曾拜訪韋應物,兩人投契莫逆。他足跡很廣,遍歷晉、陜、閩、浙、蘇、贛、兩湖等地。性好山水,曾說:“一日不見山水,便覺胸次塵土堆積,急須以酒澆之。”著有詩集一卷,《新唐書藝文志》傳于世。
《潭州席上贈舞柘枝妓》殷堯藩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潭州席上贈舞柘枝妓》
作者:殷堯藩(唐代)
姑蘇太守青娥女,
流落長沙舞柘枝。
坐滿繡衣皆不識,
可憐紅臉淚雙垂。
中文譯文:
姑蘇太守的青娥女,
流落到長沙,在舞臺上表演《柘枝》。
坐滿了觀眾,都不認識她,
可憐她紅著臉流著雙垂的淚水。
詩意:
這首詩描寫了一個流落他鄉的女子,在長沙的舞臺上表演《柘枝》舞蹈。她演出的是一種古老而悲傷的故事,而觀眾卻并不認識她。詩人以“姑蘇太守”的身份來講述這個故事,流露出對被遺忘的舞者的同情和憐憫之情。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一個讓人心生憐憫之情的場景。姑蘇太守青娥女流落他鄉,在長沙的舞臺上表演著《柘枝》舞蹈。然而,觀眾們坐滿了繡衣的美麗女子,卻沒有人認識她。這種被遺忘和被忽略的境遇,讓人感到深深的惋惜和同情。詩人通過描繪她紅著臉流著淚的情景,進一步加深了讀者對她的憐憫之情。
整首詩一方面揭示了舞者的辛苦和無奈,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社會對某些人群的忽視和輕視。無論是個人的努力還是社會的認同,都是每個人都渴望得到的。這首詩通過舞者的形象,讓讀者思考和反思社會對于藝術家和努力者的價值定位。同時,詩中紅臉淚雙垂的描寫也表達了對于被遺忘者的同情和關懷,讓讀者在思考和關注他人的同時,也更加明確自己應有的關愛之心。
“可憐紅臉淚雙垂”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án zhōu xí shàng zèng wǔ zhè zhī jì
潭州席上贈舞柘枝妓
gū sū tài shǒu qīng é nǚ, liú luò cháng shā wǔ zhè zhī.
姑蘇太守青娥女,流落長沙舞柘枝。
zuò mǎn xiù yī jiē bù shí, kě lián hóng liǎn lèi shuāng chuí.
坐滿繡衣皆不識,可憐紅臉淚雙垂。
“可憐紅臉淚雙垂”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