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夷居處無鄉里”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島夷居處無鄉里”全詩
黑皮年少學采珠,手把生犀照咸水。
分類:
作者簡介(施肩吾)
施肩吾(780-861),唐憲宗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進士,唐睦州分水縣桐峴鄉(賢德鄉)人,字希圣,號東齋,入道后稱棲真子。施肩吾是杭州地區第一位狀元(杭州孔子文化紀念館語),他集詩人、道學家、臺灣第一個民間開拓者于一身的歷史人物。
《島夷行》施肩吾 翻譯、賞析和詩意
《島夷行》是唐代詩人施肩吾創作的一首詩詞。該詩描述了一個腥臊海灘上的鬼市和島夷居民的生活情景。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腥臊海邊多鬼市,
島夷居處無鄉里。
黑皮年少學采珠,
手把生犀照咸水。
詩中的“腥臊海邊多鬼市”描述了一個充滿異域風情的海灘,在那里聚集了許多來自各地的人和鬼魂。海灘上的這個“鬼市”代表了島夷地區的特點,充滿了神秘和未知。
接著,“島夷居處無鄉里”表明島夷居民并沒有固定的家鄉,他們過著流浪的生活,沒有歸屬感。這也暗示了島夷地區的荒涼和邊遠。
詩的后兩句描述了一個黑皮膚的年輕人在海灘上學習捕撈珍珠的技巧。他手中拿著的“生犀”是一種用來進行海底采珠的器具,他用它來照亮咸水(指海水)。這一情節描繪了島夷居民艱苦的生活和對珍珠捕撈的依賴。
整首詩詞雖然簡潔,但通過描繪島夷地區的海灘、鬼市和居民的生活,展示了一個神秘而獨特的世界。詩意上,表達了對異域風情的向往和對邊遠地區居民的關注。這首詩詞以簡潔而形象的語言勾勒出一個異域的畫面,展示了唐代旅行詩的特點,同時也反映了施肩吾對當時社會和人民生活的觀察和思考。
“島夷居處無鄉里”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ǎo yí xíng
島夷行
xīng sāo hǎi biān duō guǐ shì, dǎo yí jū chǔ wú xiāng lǐ.
腥臊海邊多鬼市,島夷居處無鄉里。
hēi pí nián shào xué cǎi zhū, shǒu bà shēng xī zhào xián shuǐ.
黑皮年少學采珠,手把生犀照咸水。
“島夷居處無鄉里”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四紙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