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十節龍頭杖”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手持十節龍頭杖”全詩
手持十節龍頭杖,不指虛空即指云。
分類:
作者簡介(施肩吾)
施肩吾(780-861),唐憲宗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進士,唐睦州分水縣桐峴鄉(賢德鄉)人,字希圣,號東齋,入道后稱棲真子。施肩吾是杭州地區第一位狀元(杭州孔子文化紀念館語),他集詩人、道學家、臺灣第一個民間開拓者于一身的歷史人物。
《山居樂》施肩吾 翻譯、賞析和詩意
《山居樂》是唐代詩人施肩吾所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鸞鶴常在松樹下出現,
笙歌經常從座位中傳來。
他手持著龍頭杖,
不論指向虛空還是指向云。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詩人施肩吾在山居生活中的愉悅和心境。詩中的鸞鶴和笙歌象征了高雅的氣氛和美好的景象,而施肩吾手持的龍頭杖則展現了他對山居生活的自在和舒適。詩人通過山居中的自然元素和音樂聲描繪了一幅寧靜而美好的圖景,表現了他對山居生活的喜愛和滿足。
賞析:
《山居樂》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山居生活的樂趣和詩人的心情。詩中的鸞鶴和笙歌是山居中常見的景象和聲音,它們帶來了一種高雅和愉悅的氛圍。詩人手持的龍頭杖則象征著他對山居生活的掌控和自在,無論是指向虛空還是指向云,都顯示出他對自然的隨和態度。整首詩把握了山居生活的閑適和寧靜,表達了詩人對這種生活狀態的向往和追求。
《山居樂》以簡練的詞句展示了唐代山水詩的特點,突出了山居生活中的自然與人文之美。通過對自然元素的描繪和音樂聲的描述,詩人創造了一種寧靜和諧的氛圍,使讀者感受到山居生活的愜意和心靈的寧靜。這首詩詞的賞析點在于其簡潔而富有意境的描寫,通過幾個形象的細節,傳遞出一種淡泊和歡樂的心境,讓人在閱讀中感受到山居生活的美好和詩人的情感。
“手持十節龍頭杖”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ān jū lè
山居樂
luán hè měi yú sōng xià jiàn, shēng gē cháng xiàng zuò zhōng wén.
鸞鶴每于松下見,笙歌常向坐中聞。
shǒu chí shí jié lóng tóu zhàng, bù zhǐ xū kōng jí zhǐ yún.
手持十節龍頭杖,不指虛空即指云。
“手持十節龍頭杖”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二養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