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傍疑是酒中仙”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路傍疑是酒中仙”全詩
醉來不住人家宿,多向遠山松月邊。
分類:
作者簡介(施肩吾)
施肩吾(780-861),唐憲宗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進士,唐睦州分水縣桐峴鄉(賢德鄉)人,字希圣,號東齋,入道后稱棲真子。施肩吾是杭州地區第一位狀元(杭州孔子文化紀念館語),他集詩人、道學家、臺灣第一個民間開拓者于一身的歷史人物。
《遇醉道士》施肩吾 翻譯、賞析和詩意
《遇醉道士》是唐代詩人施肩吾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霞帔尋常帶酒眠,
路傍疑是酒中仙。
醉來不住人家宿,
多向遠山松月邊。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施肩吾與一位醉酒的道士相遇的情景。詩人在路邊看到道士,他穿著普通的紅色道袍,似乎是帶著酒醉入眠。詩人由于道士的仙風道骨,產生了疑惑,覺得他可能是來自酒的仙境。然而,醉酒之后的道士不會在別人家中過夜,而是經常在遠山松林下度過月夜。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在路上遇到醉酒道士的一幕,通過對道士形象的描繪,展現了詩人內心的想象和感受。首句"霞帔尋常帶酒眠",用簡潔的詞語勾勒出道士的形象,他穿著普通的紅色道袍,似乎帶著酒醉入眠。第二句"路傍疑是酒中仙",以疑問的語氣表達了詩人對道士身份的猜測,將其與仙境聯系起來,給人以神秘感。第三句"醉來不住人家宿",表達了道士不在別人家中過夜的習慣,突出了他與塵世的疏離感。最后一句"多向遠山松月邊",描繪了道士常常選擇在遠山松林下度過月夜,強調了他與自然的親近和追求高遠境界的心態。
整首詩通過簡潔的語言和形象的描繪,展示了詩人對道士形象的想象和感受,傳遞了對仙境和遠山松月的向往。同時,詩中的醉酒道士也象征著一種超脫塵俗的境界和追求精神自由的態度,與唐代文人士大夫對于自由和遠離世俗的追求相契合。整首詩意境清新,意境深遠,給人以哲理思考和意境遐想的空間。
“路傍疑是酒中仙”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ù zuì dào shì
遇醉道士
xiá pèi xún cháng dài jiǔ mián, lù bàng yí shì jiǔ zhōng xiān.
霞帔尋常帶酒眠,路傍疑是酒中仙。
zuì lái bú zhù rén jiā sù, duō xiàng yuǎn shān sōng yuè biān.
醉來不住人家宿,多向遠山松月邊。
“路傍疑是酒中仙”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