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縷千條惹恨深”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萬縷千條惹恨深”全詩
飛絮滿天人去遠,東風無力系春心。
柳枝詞鑒賞
《柳枝詞》即《楊柳枝詞》,是中唐以后流行的歌曲之一,歌辭則由詩人創作翻新。借詠柳抒寫別情的,在其中占有很大比例。此詩即屬此類。
大堤在襄陽城外,靠近橫塘。宋隨王劉誕《襄陽曲》云 :“朝發襄陽來,暮止大堤宿。大堤諸女兒,花艷驚郎目。”似乎從這詩以后,大堤便成了情郎們尋花問柳的去處,唐人詩中寫到大堤,多有此意。如施肩吾《襄陽曲》:“大堤女兒郎莫尋,三三五五結同心。清晨對鏡理容色 ,意欲取郎千萬金 。”李賀《大堤曲》:“蓮風起,江畔春。大堤上,留北人。”由此推知,這首《柳枝詞》寫的,便是大堤女兒在暮春時分送別情人的情景。
由于近水,堤上夾道的楊柳,枝條特別繁茂,絲條垂地,給人以嬝娜嬌怯之感 。“柳條無力魏王堤”(白居易),寫的便是這種情景。“晴煙漠漠柳毿毿,不那離情酒半酣”(韋莊),每逢折柳送別,即使晴天,也不免令人感傷,何況雨霧迷濛,那是要倍增惆悵的。“大堤楊柳雨沉沉”,“沉沉”二字,既直接寫雨霧(這不是滂沱大雨,否則不能飛絮)沉沉,又兼關柳枝帶雨,顯得沉甸甸的。而人的心情沉重,也在景物的映襯下透露出來。送別情人,離恨自深,說“萬縷千條惹恨深”,不僅意味著看到那兩行象征離別的翠柳,又使愁情加碼,還無意中流露出女子因無奈而遷怨于景物的情態,顯得嬌癡可愛。
但此詩的精彩并不在前兩句,三句寫分手情景道:“飛絮滿天人去遠”,意境絕妙。前二句寫雨不寫風,寫柳不寫絮,到寫“人去遠”時,才推出“飛絮滿天”的畫面,這樣便使人事和自然間發生感應關系,其妙類似于“蒙太奇”手法。同時這句包含一隱一顯兩重意味,明說著“人去也”,而飛絮滿天,又暗示“春去也”。宋人王觀有“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的名句,句下已有無盡惆悵;而兩事同時發生,情何以堪!詩人都說風雪送人,景最凄迷;而“楊花似雪”、“飛絮滿天”的景色 ,更易使人迷亂。“人去遠”,是就行者而言;還有一個站在原地未動的人,一任柳絮飛懷撲面,此種神情意態,隱然見于言外。
“東風無力系春心。”結句含蓄藉 ,耐人尋味。從上句的“飛絮滿天”看,這是就自然節物風光而言,謂東風無計留春長駐,春來春去,有其必然性在;從上句的“人去遠”看,“春心”二字雙關,實指戀情,則此句又意味著愛情未必持久,時間會暗中偷換人心。前一重必然隱射著后一重必然。詩句既針對大堤男女情事,有特定的涵義;又超越這種情事,含有普遍的哲理。
這首詩的詩味渾厚,一句比一句有味,讀之如嚼甘飴,其味無窮。
“萬縷千條惹恨深”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iǔ zhī cí
柳枝詞
dà dī yáng liǔ yǔ chén chén, wàn lǚ qiān tiáo rě hèn shēn.
大堤楊柳雨沉沉,萬縷千條惹恨深。
fēi xù mǎn tiān rén qù yuǎn, dōng fēng wú lì xì chūn xīn.
飛絮滿天人去遠,東風無力系春心。
“萬縷千條惹恨深”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二侵 (仄韻) 去聲二十七沁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