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骸藥臼中”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筋骸藥臼中”全詩
日月仙壺外,筋骸藥臼中。
云歸無定所,鳥跡不留空。
何必勞方寸,嶇崎問遠公。
分類:
作者簡介(李敬方)
生卒年不詳。籍貫不詳。唐代詩人。穆宗長慶三年【823】進士。文宗太和【827-835】間,曾任歙州【安徽省歙縣】、臺州【今浙江省臨海縣】刺史。著有《李敬方詩》一卷,《全唐詩》錄存其詩八首。
《遣興》李敬方 翻譯、賞析和詩意
《遣興》是唐代詩人李敬方的作品,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果窺丹灶鶴,莫羨白頭翁。
日月仙壺外,筋骸藥臼中。
云歸無定所,鳥跡不留空。
何必勞方寸,嶇崎問遠公。
詩詞的中文譯文:
瞥見丹灶中的仙鶴,不要羨慕那位白發老翁。
日月在仙壺之外,筋骸在藥臼之中。
云歸無定處,鳥跡不留空。
為何勞心思紛亂,去問那遠方的仙公。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一種超凡脫俗的意境表達了詩人對仙境和長壽的向往,同時表現出對塵世紛擾的淡泊態度。
詩的開頭,詩人通過"果窺丹灶鶴"這一形象描述,以一種凝望靈異景象的方式,表達了他對仙境的向往。丹灶是煉丹的地方,仙鶴象征仙境的存在。詩人希望自己能夠窺見到世間難得一見的仙境景象。
接下來的兩句"日月仙壺外,筋骸藥臼中"則表達了詩人對長壽和仙丹的追求。仙壺和藥臼都是煉丹爐,詩人希望自己能夠超越日月之外,達到長生不老的境界。
接下來的兩句"云歸無定所,鳥跡不留空"表達了詩人對仙境的無法捉摸和追尋的意境。仙境如同飄逸的云歸,無法固定住;鳥的飛行軌跡也無法留下痕跡。詩人通過這種意象,表達了對仙境的渴望和追逐,但又感嘆仙境的虛無和難以企及。
最后兩句"何必勞方寸,嶇崎問遠公"則表達了詩人對自身修行的思考。方寸即指心思,勞方寸表示白費心思。詩人認為不值得為了追求仙境而過分勞心勞神。嶇崎則表示遠方的險峻之地,問遠公則表示追問遠方的仙人。詩人在最后兩句表明,不必過分追求仙境,而應該在塵世間安度自己的生活。
整首詩意境高遠,通過對仙境的想象和追求,表達了詩人對超越塵世的向往,同時又展現了對現實生活的淡泊態度。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抒情的語言,給人一種超脫凡塵的美感,展示了唐代詩人追求自由和超越的精神追求。
“筋骸藥臼中”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iǎn xìng
遣興
guǒ kuī dān zào hè, mò xiàn bái tóu wēng.
果窺丹灶鶴,莫羨白頭翁。
rì yuè xiān hú wài, jīn hái yào jiù zhōng.
日月仙壺外,筋骸藥臼中。
yún guī wú dìng suǒ, niǎo jī bù liú kòng.
云歸無定所,鳥跡不留空。
hé bì láo fāng cùn, qū qí wèn yuǎn gōng.
何必勞方寸,嶇崎問遠公。
“筋骸藥臼中”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仄韻) 去聲一送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