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里化猶新”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舊里化猶新”全詩
見相即非相,觀身豈是身。
空門性未滅,舊里化猶新。
謾指堂中影,誰言影似真。
分類:
作者簡介(張祜)

張祜 字承吉,邢臺清河人,唐代著名詩人。出生在清河張氏望族,家世顯赫,被人稱作張公子,有“海內名士”之譽。張祜的一生,在詩歌創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故國三千里,深宮二十年”張祜以是得名,《全唐詩》收錄其349首詩歌。
《題徑山大覺禪師影堂》張祜 翻譯、賞析和詩意
題徑山大覺禪師影堂
超然彼岸人,一徑謝微塵。
見相即非相,觀身豈是身。
空門性未滅,舊里化猶新。
謾指堂中影,誰言影似真。
譯文:
題徑山大覺禪師影堂
超脫塵世的大覺禪師,
遁入幽深的山徑之中。
看似形態,實際非形態,
觀看身體,不是真正的身體。
佛門的真性尚未于世消亡,
舊的家園已然變得煥然一新。
有人嘲笑禪堂里的影子,
誰敢說影子是真實的存在呢?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張祜創作的一首禪宗詩,以揭示禪宗思想為主題。詩中以大覺禪師為象征,表達了超脫塵世的人寧愿隱居深山,并通過禪宗思想的觀點,指出了世間的一切形態都是虛幻不實的。詩人以“超然彼岸人”自喻,通過避世隱居,與塵世間微不足道的塵埃徹底斷絕關系。他看到的不再是表象的相貌,而是窺見了事物背后的真實本質。在詩中,詩人以禪宗修行的觀點,指出看似存在的人和物都是虛幻的,真正的實體是不存在的。禪宗強調通過修行尋求真實和解脫,通過超越世間的形式和身體,獲得真實的體悟和智慧。
詩中的“空門性未滅,舊里化猶新”表達了禪宗思想中的“空性”觀念,即萬物皆空,一切都是虛無的。詩人認為佛門的真性,即空性,并不會因為世俗的事物而受到影響和扭曲,而這個真性甚至可以使舊的家園煥然一新。最后兩句“謾指堂中影,誰言影似真”則表達了詩人對于世人對真實的錯誤認知和誤解的諷刺。
整首詩通過簡潔明了的表達,以禪宗的思想和修行觀念為中心,將生命的虛幻和真實以一種直接的方式呈現出來。展現了禪宗思想的深邃與超越,引導人們思考世界的本質以及自身的存在意義。
“舊里化猶新”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í jìng shān dà jué chán shī yǐng táng
題徑山大覺禪師影堂
chāo rán bǐ àn rén, yī jìng xiè wēi chén.
超然彼岸人,一徑謝微塵。
jiàn xiāng jí fēi xiāng, guān shēn qǐ shì shēn.
見相即非相,觀身豈是身。
kōng mén xìng wèi miè, jiù lǐ huà yóu xīn.
空門性未滅,舊里化猶新。
mán zhǐ táng zhōng yǐng, shuí yán yǐng shì zhēn.
謾指堂中影,誰言影似真。
“舊里化猶新”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