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伎初成趙解愁”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一伎初成趙解愁”全詩
傾城人看長竿出,一伎初成趙解愁。
分類:
作者簡介(張祜)

張祜 字承吉,邢臺清河人,唐代著名詩人。出生在清河張氏望族,家世顯赫,被人稱作張公子,有“海內名士”之譽。張祜的一生,在詩歌創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故國三千里,深宮二十年”張祜以是得名,《全唐詩》收錄其349首詩歌。
《千秋樂》張祜 翻譯、賞析和詩意
《千秋樂》是唐代張祜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八月平時花萼樓,
萬方同樂奏千秋。
傾城人看長竿出,
一伎初成趙解愁。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在八月時節,花萼樓上舉行千秋盛典的景象。萬方(指各地)的人們聚集在一起,共同歡慶。詩中提到了傾城之人(指美女)觀賞演出,使得趙國的憂愁煩惱初步消解。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生動的描寫和巧妙的構思,展示了盛大的樂章和人們的歡樂場景。首句“八月平時花萼樓”,以花萼樓為背景,將盛夏的繁華景象與千秋盛典聯系在一起。八月花萼樓上的歡樂活動象征著歲月的長久和繁榮的景象。
接著的兩句“萬方同樂奏千秋”,表達了各地人們的歡聚和共同慶祝千秋盛典的壯觀場面。各地方的人們齊聚一堂,共同奏響歡樂的樂曲,形成了千秋的盛況。
最后兩句“傾城人看長竿出,一伎初成趙解愁”,描繪了美麗的女子觀賞表演,使得趙國的憂愁煩惱逐漸消散。這里的長竿和一伎指的是表演中的道具和技藝,通過精彩的演出,讓人們暫時拋開憂愁,感受到了喜悅和寧靜。
整首詩詞以娓娓動聽的語言和生動的意象,將人們的歡聚和憂愁交織在一起,展示了盛世的景象和人們對歡樂的追求。同時,通過描繪美麗的女子觀賞演出的場景,使人們感受到了一種身臨其境的美好感覺。這首詩詞以其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展現了唐代文人的豪情壯志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伎初成趙解愁”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iān qiū lè
千秋樂
bā yuè píng shí huā è lóu, wàn fāng tóng lè zòu qiān qiū.
八月平時花萼樓,萬方同樂奏千秋。
qīng chéng rén kàn zhǎng gān chū, yī jì chū chéng zhào jiě chóu.
傾城人看長竿出,一伎初成趙解愁。
“一伎初成趙解愁”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