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面看天石上行”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仰面看天石上行”全詩
夜半深廊人語定,一枝松動鶴來聲。
分類:
作者簡介(張祜)

張祜 字承吉,邢臺清河人,唐代著名詩人。出生在清河張氏望族,家世顯赫,被人稱作張公子,有“海內名士”之譽。張祜的一生,在詩歌創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故國三千里,深宮二十年”張祜以是得名,《全唐詩》收錄其349首詩歌。
《峰頂寺》張祜 翻譯、賞析和詩意
《峰頂寺》是唐代張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月亮明亮如水,照耀在山頂的寺廟,
仰望著天空,行走在石階之上。
深夜的時候,在幽靜的廊道里,人們輕聲交談,
一棵松樹輕輕搖動,傳來鶴鳴之聲。
詩意:
《峰頂寺》通過描繪一幅山間寺廟的夜景,表達了作者內心對自然與宇宙的沉思和感嘆。詩中的月亮明亮如水,清澈明亮地照耀著寺廟和山頭,給人一種寧靜和神秘的感覺。作者仰望天空,行走在石階上,似乎在追求更高的境界。在深夜的時候,寺廟廊道里傳來輕聲的人語,這種安靜而神秘的環境更加凸顯了詩中的寧靜與寂靜。最后,一棵松樹被微風吹動,發出鶴鳴之聲,增添了一種自然與靈動的氛圍。
賞析:
《峰頂寺》通過對山間夜景的描繪,展示了作者對自然和宇宙的感悟。詩中的意象鮮明而生動,通過描述月亮明亮如水、山頭寺廟和石階,以及夜晚的廊道和松樹鶴鳴的聲音,將讀者帶入了一個寧靜而神秘的環境。通過這些描寫,作者表達了對自然的敬畏和對宇宙奧秘的思考。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展示了詩人對人類與自然之間關系的思考,以及對宇宙的追求和渴望。
此外,詩中的對比手法也值得關注。月亮明亮如水,與山頂寺廟形成鮮明的對比,烘托出詩中的寧靜和神秘感。人類的語言與夜晚的寂靜形成對比,彰顯了人類在自然面前的微小與渺小。最后,松樹的搖動和鶴的鳴聲,將自然的聲音融入到整個環境中,為詩詞增添了靈動和生機。
總體而言,張祜的《峰頂寺》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繪,展現了作者對自然與宇宙的思考和感悟,以及對追求高境界的渴望。詩詞簡潔而富有意境,通過對比手法和意象的運用,將讀者帶入一個寧靜、神秘而又靈動的環境中,引發人們對自然和人類存在的思考。
“仰面看天石上行”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ēng dǐng sì
峰頂寺
yuè míng rú shuǐ shān tóu sì, yǎng miàn kàn tiān shí shàng xíng.
月明如水山頭寺,仰面看天石上行。
yè bàn shēn láng rén yǔ dìng, yī zhī sōng dòng hè lái shēng.
夜半深廊人語定,一枝松動鶴來聲。
“仰面看天石上行”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平韻) 下平八庚 (仄韻) 上聲二十四迥 (仄韻) 去聲二十四敬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