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來碑下不關書”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每來碑下不關書”全詩
長愛當時遇王粲,每來碑下不關書。
作者簡介(張祜)

張祜 字承吉,邢臺清河人,唐代著名詩人。出生在清河張氏望族,家世顯赫,被人稱作張公子,有“海內名士”之譽。張祜的一生,在詩歌創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故國三千里,深宮二十年”張祜以是得名,《全唐詩》收錄其349首詩歌。
《題酸棗驛前碑》張祜 翻譯、賞析和詩意
《題酸棗驛前碑》是唐代詩人張祜創作的一首詩詞。詩詞描述了作者在酸棗驛前碑下留下詩稿的情景,表達了他對當時文人墨客的贊賞和自己個人才華的自豪感。
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及賞析:
中文譯文:
酸棗驛前碑上蒼苔古澀自雕工巧品味良多,
誰能道出當時中郎筆力充沛,
長久以來對于遇見王粲的喜愛,
每次來到這座碑下時總是百感交集,不離不棄。
詩意:
這首詩詞是作者在酸棗驛前碑下的創作,以描述自己的才華和對當時文士的崇拜之情。他贊頌了碑的工藝和歷史滄桑感,同時對時任中郎的才華高度認可,并表達了對當時文人王粲的敬仰。每次來到碑下,作者都會感受到深深的情感和思考。
賞析:
1. 描寫古碑:作者以蒼苔古澀的描述形容了碑上的歷史感,表達出碑石經歷了歲月的洗禮,歷久彌新。這種描寫方式既凸顯了碑的古老和獨特性,又體現了作者對歷史的敬畏之情。
2. 贊美中郎才華:作者謙遜地稱贊時任中郎的筆力充沛,才華出眾。表達了對文人才華的佩服和崇拜之情,同時也抒發了自己對文學藝術的追求和自信。
3. 對王粲的喜愛:作者特別提到了自己長久以來對王粲的喜愛之情。這里的王粲是當時著名的文人,作者直接點出了自己對他的仰慕和崇拜,體現了作者對文學界的關注和追求。
4. 充滿情感的碑下:作者每次來到碑下都會沉浸在百感交集的情感中。這里的碑下不僅是作者創作的地方,也是他表達思想和情感的媒介。這種情感的流露增加了詩詞的情感色彩,表達了作者對文學和歷史的癡迷。
《題酸棗驛前碑》展示了張祜對于文學才華的追求和對當時文人的敬佩之情,同時也表達了作者作為文人的自信和對歷史的敬仰。通過對碑的描寫和對王粲的贊美,詩詞傳遞了一種深切的情感和對文學的熱愛。
“每來碑下不關書”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í suān zǎo yì qián bēi
題酸棗驛前碑
cāng tái gǔ sè zì diāo shū, shuí dào zhōng láng bǐ lì yú.
蒼苔古澀自雕疏,誰道中郎筆力馀。
zhǎng ài dāng shí yù wáng càn, měi lái bēi xià bù guān shū.
長愛當時遇王粲,每來碑下不關書。
“每來碑下不關書”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六魚 (仄韻) 去聲十七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