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省曾追賞”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自省曾追賞”全詩
靜見沙痕露,微思月魄生。
周回馀雪在,浩渺暮云平。
戲鳥隨蘭棹,空波蕩石鯨。
劫灰難問理,島樹偶知名。
自省曾追賞,無如此日情。
作者簡介(朱慶馀)

朱慶馀,生卒年不詳,名可久,以字行。越州(今浙江紹興)人,寶歷二年(826)進士,官至秘書省校書郎,見《唐詩紀事》卷四六、《唐才子傳》卷六,《全唐詩》存其詩兩卷。曾作《閨意獻張水部》作為參加進士考試的“通榜”,增加中進士的機會。據說張籍讀后大為贊賞,寫詩回答他說:“越女新裝出鏡心,自知明艷更沉吟。 齊紈未足時人貴,一曲菱歌值萬金。”于是朱慶馀聲名大震。
《省試晦日與同志昆明池泛舟》朱慶馀 翻譯、賞析和詩意
省試晦日與同志昆明池泛舟
故人同泛處,遠色望中明。
靜見沙痕露,微思月魄生。
周回馀雪在,浩渺暮云平。
戲鳥隨蘭棹,空波蕩石鯨。
劫灰難問理,島樹偶知名。
自省曾追賞,無如此日情。
中文譯文:
與故友一起泛舟昆明池,
遠遠望見的景色明亮。
靜靜地看著淺灘上的沙痕露珠,
微微地思念著月亮的明亮光輝。
周圍都是殘余的雪,
遼闊無垠的晚云平靜。
戲耍的鳥兒跟隨著荷花的搖動,
海水波浪輕輕地蕩漾,仿佛是石鯨在游動。
時間無法推測未來,
這座島上的樹偶然得到了名字的認知。
從內心中省察,我曾經追尋的賞景,
沒有什么能夠與此時此刻的情感相比。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與故人一起泛舟在昆明池的景色和情感。作者通過描寫遠處的景色,如沙痕露珠、月亮的光輝、殘余的雪和晚云,展現出自然景觀的美麗和寧靜。同時,作者也通過描寫樂忍樂出的鳥兒和蕩漾的海水,增添了一絲歡樂和活力。
在最后的兩句中,作者表達了對這段時光的珍貴和對自己內心感悟的省察。他感嘆時間的流逝,表示人們無法預測未來的變化,同時認識到在這段時光中,自己對于這片景色的欣賞已經超越了之前的任何時刻。
整首詩詞以清新、寧靜、快樂的語言描繪了昆明池的美好景色和作者的情感體驗,將自然景觀和內心感悟融為一體。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深深的思考,展現出了作者對于自然的熱愛和對人生的思考。這首詩詞既讓人感受到了自然景色的美麗,又引人沉思,是一首充滿詩意的佳作。
“自省曾追賞”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ěng shì huì rì yǔ tóng zhì kūn míng chí fàn zhōu
省試晦日與同志昆明池泛舟
gù rén tóng fàn chù, yuǎn sè wàng zhōng míng.
故人同泛處,遠色望中明。
jìng jiàn shā hén lù, wēi sī yuè pò shēng.
靜見沙痕露,微思月魄生。
zhōu huí yú xuě zài, hào miǎo mù yún píng.
周回馀雪在,浩渺暮云平。
xì niǎo suí lán zhào, kōng bō dàng shí jīng.
戲鳥隨蘭棹,空波蕩石鯨。
jié huī nán wèn lǐ, dǎo shù ǒu zhī míng.
劫灰難問理,島樹偶知名。
zì xǐng céng zhuī shǎng, wú rú cǐ rì qíng.
自省曾追賞,無如此日情。
“自省曾追賞”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二養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