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闕見晴天”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朱闕見晴天”全詩
此地春前別,何山夜后禪。
石橋隱深樹,朱闕見晴天。
好是修行處,師當住幾年。
分類:
作者簡介(朱慶馀)

朱慶馀,生卒年不詳,名可久,以字行。越州(今浙江紹興)人,寶歷二年(826)進士,官至秘書省校書郎,見《唐詩紀事》卷四六、《唐才子傳》卷六,《全唐詩》存其詩兩卷。曾作《閨意獻張水部》作為參加進士考試的“通榜”,增加中進士的機會。據說張籍讀后大為贊賞,寫詩回答他說:“越女新裝出鏡心,自知明艷更沉吟。 齊紈未足時人貴,一曲菱歌值萬金。”于是朱慶馀聲名大震。
《送虛上人游天臺》朱慶馀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虛上人游天臺》是唐代朱慶馀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青冥通去路,誰見獨隨緣。
此地春前別,何山夜后禪。
石橋隱深樹,朱闕見晴天。
好是修行處,師當住幾年。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朱慶馀對虛上人游天臺的送別之情。詩中描繪了虛上人獨自前往天臺的場景,借此抒發了對修行者追求自我境界的贊美和祝愿。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深邃的語言,展現了作者對虛上人修行之旅的思考和祝福。下面對每個句子進行分析:
1. "青冥通去路,誰見獨隨緣。"
這句表達了虛上人前往天臺的路途遙遠而未知,他獨自隨從自然的緣分而行,沒有人能夠預見他的歸宿。
2. "此地春前別,何山夜后禪。"
這句表明在這個地方,虛上人在春天來臨之前告別,可能是他離開修行地點,前往更高層次的修行境界。"何山夜后禪"描繪了虛上人在夜晚進行禪修的場景,強調了他專注于修行,超越塵世的追求。
3. "石橋隱深樹,朱闕見晴天。"
這句描繪了石橋隱藏在深樹之間,而紅色的宮闕透過晴朗的天空顯現出來。這里,石橋可能象征著修行的道路,深樹則代表著自然之間的隱秘與神秘,而朱闕則代表著人造的建筑。這樣的描寫表明修行者通過與自然的交融,能夠看到超越塵世的境界。
4. "好是修行處,師當住幾年。"
這句表達了作者對修行地點的稱贊,認為這個地方非常適合修行。作者希望虛上人的導師能在這里長時間居住,以便能夠獲得更高的境界和修行的指導。
整首詩詞通過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表達了對修行者追求境界的贊美和祝愿。它揭示了修行者在追求內心寧靜和超越塵世的過程中所面臨的挑戰和困惑。詩中景物的描繪與修行境界的隱喻相結合,體現了朱慶馀對修行者的理解和對修行之道的探索。
“朱闕見晴天”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xū shàng rén yóu tiān tāi
送虛上人游天臺
qīng míng tōng qù lù, shuí jiàn dú suí yuán.
青冥通去路,誰見獨隨緣。
cǐ dì chūn qián bié, hé shān yè hòu chán.
此地春前別,何山夜后禪。
shí qiáo yǐn shēn shù, zhū quē jiàn qíng tiān.
石橋隱深樹,朱闕見晴天。
hǎo shì xiū xíng chǔ, shī dāng zhù jǐ nián.
好是修行處,師當住幾年。
“朱闕見晴天”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