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雁看荒草”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起雁看荒草”全詩
夜深鄉夢覺,窗下月明斜。
起雁看荒草,驚波尚白沙。
那堪動鄉思,故國在天涯。
作者簡介(朱慶馀)

朱慶馀,生卒年不詳,名可久,以字行。越州(今浙江紹興)人,寶歷二年(826)進士,官至秘書省校書郎,見《唐詩紀事》卷四六、《唐才子傳》卷六,《全唐詩》存其詩兩卷。曾作《閨意獻張水部》作為參加進士考試的“通榜”,增加中進士的機會。據說張籍讀后大為贊賞,寫詩回答他說:“越女新裝出鏡心,自知明艷更沉吟。 齊紈未足時人貴,一曲菱歌值萬金。”于是朱慶馀聲名大震。
《宿江館》朱慶馀 翻譯、賞析和詩意
《宿江館》是唐代詩人朱慶馀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
江館迢遙處,知音信漸賒。
夜深鄉夢覺,窗下月明斜。
起雁看荒草,驚波尚白沙。
那堪動鄉思,故國在天涯。
詩詞的詩意主題是描述詩人寄宿在江邊客棧中的情景和他對故鄉的思念之情。詩詞通過具體而細致的描寫,表達了詩人身處陌生的環境中,遠離家鄉,獨自寄宿在江邊客棧中的孤寂和思鄉之情。
詩的第一句“江館迢遙處,知音信漸賒。”描繪了江邊客棧的位置偏離主要建筑和繁忙的地方,寂靜而遙遠。而“知音信漸賒”則暗示詩人與親友之間的來往信件逐漸減少,增加了詩人的孤獨感。
接著,“夜深鄉夢覺,窗下月明斜。”表達了詩人深夜中醒來時,床前的窗戶下明亮的月光斜照,增添了一絲安寧與寂靜。同時,也喚起了詩人對故鄉的思念。
“起雁看荒草,驚波尚白沙”,描繪了詩人起床時看到的景象。詩人看到了飛起的大雁和旁邊荒草覆蓋的原野,還有波光粼粼的白色沙灘。這些景物給詩人帶來了思鄉之情,使他更加懷念故鄉。
最后兩句“那堪動鄉思,故國在天涯。”則表達了詩人對故鄉的思念之情,對遠離故土的痛苦和無奈。他意味深長地表示,故鄉就在天涯,距離遙遠,不能輕易回去。
整首詩詞以豪邁灑脫、淡泊清苦的筆調,通過對景物的細膩描寫和深情寄托,展示出一個詩人在陌生異鄉的孤獨、思鄉之情,表現了時代背景下一個旅居流落者的心情與情感。
“起雁看荒草”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ù jiāng guǎn
宿江館
jiāng guǎn tiáo yáo chù, zhī yīn xìn jiàn shē.
江館迢遙處,知音信漸賒。
yè shēn xiāng mèng jué, chuāng xià yuè míng xié.
夜深鄉夢覺,窗下月明斜。
qǐ yàn kàn huāng cǎo, jīng bō shàng bái shā.
起雁看荒草,驚波尚白沙。
nà kān dòng xiāng sī, gù guó zài tiān yá.
那堪動鄉思,故國在天涯。
“起雁看荒草”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九皓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