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慵拙幸便荒僻地”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慵拙幸便荒僻地”全詩
偶因藥酒欺梅雨,卻著寒衣過麥秋。
歲計有馀添橡實,生涯一半在漁舟。
世人若便無知己,應向此溪成白頭。
作者簡介(朱慶馀)

朱慶馀,生卒年不詳,名可久,以字行。越州(今浙江紹興)人,寶歷二年(826)進士,官至秘書省校書郎,見《唐詩紀事》卷四六、《唐才子傳》卷六,《全唐詩》存其詩兩卷。曾作《閨意獻張水部》作為參加進士考試的“通榜”,增加中進士的機會。據說張籍讀后大為贊賞,寫詩回答他說:“越女新裝出鏡心,自知明艷更沉吟。 齊紈未足時人貴,一曲菱歌值萬金。”于是朱慶馀聲名大震。
《鏡湖西島言事》朱慶馀 翻譯、賞析和詩意
《鏡湖西島言事》是唐代朱慶馀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慵拙幸便荒僻地,
縱聞猿鳥亦何愁。
偶因藥酒欺梅雨,
卻著寒衣過麥秋。
歲計有馀添橡實,
生涯一半在漁舟。
世人若便無知己,
應向此溪成白頭。
中文譯文:
懶散愚笨,幸而居住在偏僻的地方,
即使聽聞猿鳥的叫聲也不會感到憂愁。
偶爾因為酒的作用欺騙了梅雨,
卻穿著寒冷的衣物度過麥收的季節。
歲月的計算中多了一些橡實,
我的一半人生都在漁船上度過。
如果世人沒有知己,
應該來到這條小溪邊,彼此迎來白發年華。
詩意:
這首詩以自然景觀為背景,表達了詩人對隱逸生活的向往和對人生的思考。詩中的"鏡湖西島"是一個偏僻的地方,詩人在這里過著悠閑而自得的生活。盡管身處荒僻之地,但他并不感到愁苦,甚至連猿鳥的聲音都無法打擾他。他偶爾會因為享受藥酒的陶醉而忘記了梅雨的存在,穿著寒衣度過了麥秋的季節。歲月的流逝給他帶來了一些收獲,生活的一半都在漁船上度過。最后,詩人提到如果世人沒有知己,應該來到這條小溪邊,互相陪伴白發年華。
賞析:
這首詩情景交融,通過具體的描寫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的熱愛和對簡樸生活的向往。詩中以"懶散愚笨"來形容自己,表達了對繁雜世事的厭倦,希望遠離塵囂,過上寧靜的生活。詩人將自己置身于荒僻的環境中,不受外界干擾,凈化心靈,追求內心的寧靜。
詩中的"猿鳥"和"梅雨"可以視為象征,代表著外界的喧囂和紛擾。詩人用"縱聞"來形容自己對外界聲音的冷漠,表達了對世俗紛擾的超然態度。
詩人在描繪自然景色的同時,也表達了對人生的思考。他意識到歲月的流逝,但他以自然的方式對待,將收獲與豐富作為人生中的一部分。漁船成為詩人生活的一部分,與自然相融合,給他帶來了寧靜和滿足。
最后兩句表達了對知己的渴望和對真摯友誼的向往。詩人認為,如果世人沒有真正的知己,那么他們應該來到這條小溪邊,通過與自然的交流和互相陪伴,共度白發之年。
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展現了詩人對自然與人生的思索和追求。他渴望遠離塵囂,過上寧靜的生活,與自然相融合并尋找內心的平靜。同時,他也提醒人們珍惜真摯友誼的重要性,因為在世俗紛擾中,能與知己相互理解、共同度過歲月的稀缺。
這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繪,展示了詩人對隱逸生活的向往和對人生的深刻思考,同時反映了他對真摯友誼和內心平靜的渴望。它以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引導讀者進入詩人的內心世界,感受自然與人生的美好和價值。
“慵拙幸便荒僻地”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ng hú xī dǎo yán shì
鏡湖西島言事
yōng zhuō xìng biàn huāng pì dì, zòng wén yuán niǎo yì hé chóu.
慵拙幸便荒僻地,縱聞猿鳥亦何愁。
ǒu yīn yào jiǔ qī méi yǔ,
偶因藥酒欺梅雨,
què zhe hán yī guò mài qiū.
卻著寒衣過麥秋。
suì jì yǒu yú tiān xiàng shí, shēng yá yī bàn zài yú zhōu.
歲計有馀添橡實,生涯一半在漁舟。
shì rén ruò biàn wú zhī jǐ, yīng xiàng cǐ xī chéng bái tóu.
世人若便無知己,應向此溪成白頭。
“慵拙幸便荒僻地”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