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貴從軍樂事多”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且貴從軍樂事多”全詩
不駐節旄先候發,偶逢山寺亦難過。
蠻人獨放畬田火,海獸群游落日波。
遠作受恩身不易,莫拋書劍近笙歌。
分類:
作者簡介(朱慶馀)

朱慶馀,生卒年不詳,名可久,以字行。越州(今浙江紹興)人,寶歷二年(826)進士,官至秘書省校書郎,見《唐詩紀事》卷四六、《唐才子傳》卷六,《全唐詩》存其詩兩卷。曾作《閨意獻張水部》作為參加進士考試的“通榜”,增加中進士的機會。據說張籍讀后大為贊賞,寫詩回答他說:“越女新裝出鏡心,自知明艷更沉吟。 齊紈未足時人貴,一曲菱歌值萬金。”于是朱慶馀聲名大震。
《送劉思復南河從軍》朱慶馀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送劉思復南河從軍》
朝代:唐代
作者:朱慶馀
七千里別寧無恨,
且貴從軍樂事多。
不駐節旄先候發,
偶逢山寺亦難過。
蠻人獨放畬田火,
海獸群游落日波。
遠作受恩身不易,
莫拋書劍近笙歌。
中文譯文:
七千里的離別毫無怨恨,
更值得珍貴的是從軍的樂事眾多。
不停留等待節旄的信號就先行啟程,
偶然遇到山寺也難以停留。
蠻人獨自點燃畬田的火,
海獸群游在落日的波浪中。
遠離家鄉去追求功名受到恩寵,
不要放棄書劍而親近笙歌。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朱慶馀寫給劉思復送別的作品。詩中表達了對劉思復從軍的欣慰和鼓勵,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離別的深深不舍之情。
詩的開頭,“七千里別寧無恨”,表達了作者對離別的坦然和無怨無悔的心態,也體現了作者對劉思復勇往直前的贊賞。接著,“且貴從軍樂事多”,表達了從軍所帶來的樂事和豐富的人生經歷,表明從軍是一種值得珍視的選擇。
詩的后半部分,描述了劉思復從軍的情景。他不等待節旄的信號,提前啟程,展現了他的進取和決心。即使偶然遇到山寺,也難以停下腳步,表現了他對事業的執著和追求。同時,描繪了異域的蠻人放火燒畬田,海獸在落日的波浪中游動,通過這些形象的描繪,增強了離別的辛酸和歸鄉的難度。
最后兩句,“遠作受恩身不易,莫拋書劍近笙歌”,表達了作者對劉思復的期望和勸誡。遠離家鄉去追求功名雖然不易,但要珍惜所受到的恩寵,不要輕易放棄文武之道而追逐享樂。
整首詩通過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對劉思復從軍的贊美和鼓勵,同時也反映了離別的苦澀和追求的艱辛。描繪了壯闊的背景和多樣的形象,給人以深深的思考和感慨。
“且貴從軍樂事多”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liú sī fù nán hé cóng jūn
送劉思復南河從軍
qī qiān lǐ bié níng wú hèn, qiě guì cóng jūn yuè shì duō.
七千里別寧無恨,且貴從軍樂事多。
bù zhù jié máo xiān hòu fā,
不駐節旄先候發,
ǒu féng shān sì yì nán guò.
偶逢山寺亦難過。
mán rén dú fàng shē tián huǒ, hǎi shòu qún yóu luò rì bō.
蠻人獨放畬田火,海獸群游落日波。
yuǎn zuò shòu ēn shēn bù yì, mò pāo shū jiàn jìn shēng gē.
遠作受恩身不易,莫拋書劍近笙歌。
“且貴從軍樂事多”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五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