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如過鳥”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百年如過鳥”全詩
百年如過鳥,萬事盡浮漚。
別緒長牽夢,情由亂種愁。
卻嫌風景麗,窗外碧云秋。
分類:
作者簡介(李遠)
李遠,字求古,一作承古,夔州云安(今重慶市云陽縣)人,大和五年(831)杜陟榜進士,官至御史中丞。李遠善為文, 尤工于詩。 常與杜牧、許渾、李商隱、溫庭筠等交游, 與許渾齊名, 時號 “ 渾詩遠賦”。
《題僧院》李遠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題僧院》
朝代:唐代
作者:李遠
不用問湯休,
何人免白頭。
百年如過鳥,
萬事盡浮漚。
別緒長牽夢,
情由亂種愁。
卻嫌風景麗,
窗外碧云秋。
中文譯文:
無需詢問湯休,
有誰能夠避免蒼白的頭發。
百年如同經過的鳥兒,
萬事都成為浮沉的泡沫。
離別的情緒長久地牽引著夢,
情感由混亂撒下憂愁的種子。
卻嫌棄美麗的風景,
窗外碧藍的云彩在秋天里飄蕩。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題僧院》是唐代詩人李遠所作。詩人通過表達對離別和時光流逝的思考,展示了人生的無常和情感的起伏。
詩的開篇,詩人說“不用問湯休”,這是指漢代著名政治家湯休,他晚年因憂國憂民而白發蒼蒼。接著詩人問道,“何人免白頭”,表示人們很難避免衰老和歲月帶來的痕跡。
接下來的兩句“百年如過鳥,萬事盡浮漚”,表達了時間的飛逝和世事的浮淺。百年猶如一只飛過的鳥兒,轉瞬即逝,而萬事也只是浮沉的泡沫,隨著時間的流逝漸漸消失。
下半首詩中,詩人描述了離別的情緒和內心的紛亂。他說“別緒長牽夢,情由亂種愁”,表達了離別帶來的思念之情如同長久地擾亂夢境,情感也像是混亂的種子撒下了憂愁。
最后兩句“卻嫌風景麗,窗外碧云秋”,詩人表達了對美景的疏離感。詩人似乎對外界的美麗風景不再感到滿足或欣賞,窗外的碧云在秋天飄蕩,卻無法撼動他內心的愁緒。
整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描繪了時光的流逝、離別的痛苦以及對外界美景的冷漠。通過這些形象的描繪,詩人傳達了對人生無常和情感波動的深刻思考,使讀者在閱讀中感受到時光無情和生命的脆弱。
“百年如過鳥”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í sēng yuàn
題僧院
bù yòng wèn tāng xiū, hé rén miǎn bái tóu.
不用問湯休,何人免白頭。
bǎi nián rú guò niǎo, wàn shì jǐn fú ōu.
百年如過鳥,萬事盡浮漚。
bié xù zhǎng qiān mèng, qíng yóu luàn zhǒng chóu.
別緒長牽夢,情由亂種愁。
què xián fēng jǐng lì, chuāng wài bì yún qiū.
卻嫌風景麗,窗外碧云秋。
“百年如過鳥”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七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