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得作茶仙”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猶得作茶仙”全詩
山秀白云膩,溪光紅粉鮮。
欲開未開花,半陰半晴天。
誰知病太守,猶得作茶仙。
作者簡介(杜牧)

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于杜甫。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后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春日茶山病不飲酒,因呈賓客》杜牧 翻譯、賞析和詩意
《春日茶山病不飲酒,因呈賓客》是唐代詩人杜牧所作,講述了作者在春日病中無法飲酒,卻將茶山美景呈獻給客人的故事。
(中文譯文)
笙歌登畫船,
十日清明前。
山秀白云膩,
溪光紅粉鮮。
欲開未開花,
半陰半晴天。
誰知病太守,
猶得作茶仙。
(詩意)
詩的開篇以笙歌的聲音和畫船的形象呈現,給人以歡樂的氛圍。接著,詩人描述了茶山的美景,山青翠,白云如絹,溪水流動,紅粉若霞。這些細膩的描繪展現了春天的美麗和生機。詩中提到的花卉雖然還未完全開放,但卻在半陰半晴的天空下蓬勃生長。最后,詩人說,即使病倒在床的太守,也因為能和茶相伴而得到了一種心靈上的愉悅。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述茶山的景色,展示了春天的美麗和生機,以及茶文化的內涵。茶山的景色如畫,撲面而來。茶山不僅是一種瑰寶,而且還有著療愈人心的力量。即使在病榻上,詩人仍然通過品茶來感受著茶山的美妙。詩人通過自己的真實感受將這種美妙與客人分享,表達了對茶文化的熱愛和對生活的熱忱。整首詩以其精致的描寫和優美的語言展現了詩人對自然之美的敏感和對茶的熱愛,也反映了唐代士人對于清明節和茶文化的重視。
“猶得作茶仙”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ūn rì chá shān bìng bù yǐn jiǔ, yīn chéng bīn kè
春日茶山病不飲酒,因呈賓客
shēng gē dēng huà chuán, shí rì qīng míng qián.
笙歌登畫船,十日清明前。
shān xiù bái yún nì, xī guāng hóng fěn xiān.
山秀白云膩,溪光紅粉鮮。
yù kāi wèi kāi huā, bàn yīn bàn qíng tiān.
欲開未開花,半陰半晴天。
shéi zhī bìng tài shǒu, yóu dé zuò chá xiān.
誰知病太守,猶得作茶仙。
“猶得作茶仙”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