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放平沙夜不收”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馬放平沙夜不收”出自唐代杜牧的《邊上晚秋》,
詩句共7個字,詩句拼音為:mǎ fàng píng shā yè bù shōu,詩句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馬放平沙夜不收”全詩
《邊上晚秋》
黑山南面更無州,馬放平沙夜不收。
風送孤城臨晚角,一聲聲入客心愁。
風送孤城臨晚角,一聲聲入客心愁。
分類:
作者簡介(杜牧)

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于杜甫。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后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邊上晚秋》杜牧 翻譯、賞析和詩意
《邊上晚秋》是杜牧的一首唐詩,描繪了邊境地區的秋天景色和邊民的生活。這首詩具有深厚的詩意和獨特的格調。
詩的中文譯文:
黑山南面更無州,
馬放平沙夜不收。
風送孤城臨晚角,
一聲聲入客心愁。
詩意:
這首詩以邊界地區的秋天景色為背景,以風聲傳遞的孤城聲音揭示出邊上邊民的艱辛和孤獨。詩人通過描繪黑山南面無州的荒涼景象,表現了邊民的貧困和邊境的荒涼。他們的生活在夜晚外出的馬車的驅動下,沒有時間限制。風聲吹送著孤寂城角的哀婉悲傷,使人心生愁思。
賞析:
這首詩通過凄涼而寥廓的景色和多愁善感的意境,將邊民的艱辛和孤獨深深地刻畫在讀者心里。黑山南面無州的描述,透露出邊界地區的荒涼和人跡罕至。馬在平沙上奔馳,夜晚不歸,暗示著邊界地區的危險和邊民的困苦生活。風聲傳遞著孤城的聲音,臨晚角的哀婉和憂傷讓讀者感到一種無聲的悲憤和無助。這首詩情景交融,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抒發,給人以深沉而悲涼的感觸,展現了唐代邊境地區的困境和邊民的堅韌不屈。
“馬放平沙夜不收”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iān shàng wǎn qiū
邊上晚秋
hēi shān nán miàn gèng wú zhōu, mǎ fàng píng shā yè bù shōu.
黑山南面更無州,馬放平沙夜不收。
fēng sòng gū chéng lín wǎn jiǎo, yī shēng shēng rù kè xīn chóu.
風送孤城臨晚角,一聲聲入客心愁。
“馬放平沙夜不收”平仄韻腳
拼音:mǎ fàng píng shā yè bù shōu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仄韻) 入聲十藥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仄韻) 入聲十藥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
“馬放平沙夜不收”的相關詩句
“馬放平沙夜不收”的關聯詩句
網友評論
* “馬放平沙夜不收”的意思和全詩出處介紹,以及全詩翻譯和賞析,“馬放平沙夜不收”出自杜牧的 《邊上晚秋》,還提供了該詩句的全詩全文、翻譯、賞析、譯文以及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