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役復何求”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于役復何求”全詩
上來群噪鳥,中去獨行舟。
牢落誰相顧,逶迤日自愁。
更將心問影,于役復何求。
分類:
作者簡介(張九齡)

張九齡(678-740) : 唐開元尚書丞相,詩人。字子壽,一名博物,漢族,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市)人。長安年間進士。官至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后罷相,為荊州長史。詩風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膽識、有遠見的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詩人、名相。他忠耿盡職,秉公守則,直言敢諫,選賢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趨炎附勢,敢與惡勢力作斗爭,為“開元之治”作出了積極貢獻。他的五言古詩,以素練質樸的語言,寄托深遠的人生慨望,對掃除唐初所沿習的六朝綺靡詩風,貢獻尤大。譽為“嶺南第一人”。
《自彭蠡湖初入江》張九齡 翻譯、賞析和詩意
自彭蠡湖初入江,
朝代:唐代
作者:張九齡
江岫殊空闊,
云煙處處浮。
上來群噪鳥,
中去獨行舟。
牢落誰相顧,
逶迤日自愁。
更將心問影,
于役復何求。
中文譯文:
從彭蠡湖初次進入江河之中,
江河的崗巒顯得非常遼闊,
云煙漂浮在每一個地方。
在上方傳來一陣陣鳥兒的叫聲,
而我在船上獨自前行。
我感到孤獨而無依,
日日思考而自愁。
我更想詢問我的內心,
在這勞累中我又追求著什么。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自彭蠡湖初次進入江河之中的情景和心情。詩人通過描寫江山的遼闊和云煙的飄浮,展示了自然景色的壯麗和變幻的特點。另一方面,詩人提到自己在船上獨行,感到孤獨和無助,日日思慮而自愁。這反映了詩人內心的孤獨和壓抑,以及對生活中的勞累和無望的思考。最后兩句詩中,詩人表達了對自己內心的追問,捫心自問在這勞累和追求之中究竟追求著什么。整首詩揭示出了詩人在外景與內心的對比,展現了詩人內心的矛盾和追問,給人以思考生活意義和價值的啟示。
“于役復何求”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ì péng lí hú chū rù jiāng
自彭蠡湖初入江
jiāng xiù shū kōng kuò, yún yān chǔ chù fú.
江岫殊空闊,云煙處處浮。
shàng lái qún zào niǎo, zhōng qù dú xíng zhōu.
上來群噪鳥,中去獨行舟。
láo luò shuí xiāng gù, wēi yí rì zì chóu.
牢落誰相顧,逶迤日自愁。
gèng jiāng xīn wèn yǐng, yú yì fù hé qiú.
更將心問影,于役復何求。
“于役復何求”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