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簾掛紫繩”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重簾掛紫繩”全詩
如何一柱觀,不礙九枝燈。
扇薄常規月,釵斜只鏤冰。
歌成猶未唱,秦火入夷陵。
分類:
作者簡介(李商隱)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詩人,祖籍河內(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出生于鄭州滎陽。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稱為“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秾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于隱晦迷離,難于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于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鄉沁陽(今河南焦作市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作品收錄為《李義山詩集》。
《楚宮》李商隱 翻譯、賞析和詩意
《楚宮》是唐代詩人李商隱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復壁交青瑣,
重簾掛紫繩。
如何一柱觀,
不礙九枝燈。
扇薄常規月,
釵斜只鏤冰。
歌成猶未唱,
秦火入夷陵。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楚宮內的景象和氛圍。墻壁上懸掛著青色的錦帶,厚重的簾子用紫色的繩子系著。一個柱子的位置恰好可以觀賞整個宮殿,不會擋住九枝燈的光芒。薄扇輕搖,月光透過扇面灑下,釵子歪斜,只鑲嵌著冰晶。歌聲尚未唱完,秦朝的火焰已經燒到了夷陵。
賞析:
《楚宮》通過對楚宮景象的描繪,展現了一種奢華和華麗的場景。青色的瑣帶和紫色的繩子增添了宮殿的華美氣息。詩中提到的柱子的位置巧妙地保證了觀景的視野不受遮擋,使得九枝燈的光芒可以照亮整個楚宮。薄扇、月亮和釵子的描繪,以及秦火入夷陵的暗示,凸顯了短暫的美好和不可逆轉的變故。整首詩以簡潔凝練的語言描繪了楚宮的壯麗,同時暗示了一種無常和易逝的美感,表達了作者對興盛和榮華的思考和感慨。
李商隱是唐代著名的詩人之一,他的詩作以細膩、含蓄而著稱。《楚宮》展示了他獨特的意象和對時光流轉的感悟,同時也體現了詩人對繁華背后脆弱和易逝性的思考。
“重簾掛紫繩”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ǔ gōng
楚宮
fù bì jiāo qīng suǒ, zhòng lián guà zǐ shéng.
復壁交青瑣,重簾掛紫繩。
rú hé yī zhù guān, bù ài jiǔ zhī dēng.
如何一柱觀,不礙九枝燈。
shàn báo cháng guī yuè, chāi xié zhǐ lòu bīng.
扇薄常規月,釵斜只鏤冰。
gē chéng yóu wèi chàng, qín huǒ rù yí líng.
歌成猶未唱,秦火入夷陵。
“重簾掛紫繩”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蒸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