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西山十八州”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可惜西山十八州”全詩
無因得見歌舒翰,可惜西山十八州。
分類:
作者簡介(薛逢)

薛逢,字陶臣,蒲洲河東(今山西永濟縣)人,會昌元年(公元八四一)進士。歷侍御史、尚書郎。因恃才傲物,議論激切,屢忤權貴,故仕途頗不得意。《全唐詩》收錄其詩一卷。《舊唐書》卷一九零,《新唐書》卷二零三皆有傳。
《感塞》薛逢 翻譯、賞析和詩意
《感塞》是唐代詩人薛逢創作的一首詩。它寫了戰爭帶來的痛苦和無奈,表達了對和平的渴望。
滿塞旌旗鎮上游,各分天子一方憂。
滿目長城橫塞路,滿目旌旗立河洲。
滿塞旌旗鎮上游,指的是塞上戰爭的景象。這里的“旌旗”是指軍中的旗幟,用來表示軍隊的位置與所屬。詩人描繪了天子下令部署軍隊,在河流上游鎮守邊防。這是因為邊塞地區常常有外敵進犯,需要實力雄厚的軍隊進行防御。
各分天子一方憂,表達了國家分散的憂慮。天子代表著國家的最高權威,他們都會為了國家的安危憂慮不已。
無因得見歌舒翰,可惜西山十八州。
歌舒翰指的是當時著名的文人,他們以才華出眾、詩文精美而聞名。薛逢表達了自己無法與這些才子見面的遺憾之情。
可惜西山十八州,表達了對失去和平繁榮的遺憾之情。西山十八州是指位于邊塞地區的十八個府州,它們曾經是繁榮富庶的。然而由于戰亂頻繁,這些地區陷入了動蕩和貧困。
整首詩表達了作者對戰亂和分散的國家憂慮,同時也表達了對和平和繁榮的向往和遺憾。薛逢通過描繪邊塞戰爭帶來的景象,表達了對國家的憂慮,并展現了對失去的和平繁榮的感傷之情。同時,他也表達了對美好未來的憧憬和向往。
“可惜西山十八州”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ǎn sāi
感塞
mǎn sāi jīng qí zhèn shàng yóu, gè fēn tiān zǐ yī fāng yōu.
滿塞旌旗鎮上游,各分天子一方憂。
wú yīn dé jiàn gē shū hàn, kě xī xī shān shí bā zhōu.
無因得見歌舒翰,可惜西山十八州。
“可惜西山十八州”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