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初辭九陌塵”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千里初辭九陌塵”全詩
曾失玄珠求象罔,不將雙耳負伶倫。
賈嵩詞賦相如手,楊乘歌篇李白身。
除卻今年仙侶外,堂堂又見兩三春。
作者簡介(趙嘏)

趙嘏 , 字承佑, 楚州山陽(今江蘇省淮安市楚州區)人, 約生于憲宗元和元年(806). 年輕時四處游歷, 大和七年預省試進士下第, 留寓長安多年, 出入豪門以干功名, 其間似曾遠去嶺表當了幾年幕府。 后回江東, 家于潤州(今鎮江). 會昌四年進士及第, 一年后東歸。 會昌末或大中初復往長安, 入仕為渭南尉。 約宣宗大中六、七年(852、853)卒于任上。 存詩二百多首, 其中七律、七絕最多且較出色。
《成名年獻座主仆射兼呈同年》趙嘏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成名年獻座主仆射兼呈同年》
拂煙披月羽毛新,
千里初辭九陌塵。
曾失玄珠求象罔,
不將雙耳負伶倫。
賈嵩詞賦相如手,
楊乘歌篇李白身。
除卻今年仙侶外,
堂堂又見兩三春。
中文譯文:
手中拂開煙塵,披掛上新的明月羽毛,
我千里遠離家鄉,初次離開繁華塵囂的街道。
曾經丟失了玄珠,一直尋找重現形象,卻若無所獲,
不愿把自己的雙耳背負于庸俗之聲。
賈嵩的辭章和相如的賦文,寫得像手中無間,
楊乘的歌曲和李白的詩篇,沉浸于我的身體之中。
除了今年仙侶(指宴樂會中的伙伴)之外,
我又一次回到這個大廳,仿佛又見到兩三個春天。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寫的是作者趙嘏在自己成名的那年,向座主仆射(指高官的主管官員)并同年的朋友們獻辭的心情。詩中以細膩的筆觸表達了作者的情感和心境。
第一、第二句描述了作者遠離家鄉,初次踏上辭官之路的情景。用"拂煙披月羽毛新"一句,描繪了作者摒棄俗塵的形象。第二句則抒發了作者對離別家鄉街道的感慨。
第三、第四句表達了作者對自己的追求和獨特性格的堅持。作者曾經失去了自己珍貴的玄珠,一直努力追尋,但卻未能再現,所以不愿意將自己的雙耳負于平庸瑣碎的聲音。這里可以看出作者對卓越的追求和對獨立思考的態度。
接下來的兩句描寫了作者對賈嵩、相如、楊乘和李白這些當時文壇上著名的文人的贊美。他們的作品嫻熟地展示了他們的文學才華,使作者感受到了文學的魅力。
最后兩句作者將自己的成名歸功于今年仙侶之外,即朋友們的支持和鼓勵。作者用"又見"強調了這是他第二次回到這個大廳,感覺像又經歷了兩三個春天。
整首詩以簡練的句式表達了作者在成名之初的心情和對文學的追求。通過描繪自然景物、表達個人追求和對朋友的感激之情,傳達了一種青年才俊在文學世界中稚嫩而渴望成長的心境。
“千里初辭九陌塵”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éng míng nián xiàn zuò zhǔ pú shè jiān chéng tóng nián
成名年獻座主仆射兼呈同年
fú yān pī yuè yǔ máo xīn, qiān lǐ chū cí jiǔ mò chén.
拂煙披月羽毛新,千里初辭九陌塵。
céng shī xuán zhū qiú xiàng wǎng,
曾失玄珠求象罔,
bù jiāng shuāng ěr fù líng lún.
不將雙耳負伶倫。
jiǎ sōng cí fù xiàng rú shǒu, yáng chéng gē piān lǐ bái shēn.
賈嵩詞賦相如手,楊乘歌篇李白身。
chú què jīn nián xiān lǚ wài, táng táng yòu jiàn liǎng sān chūn.
除卻今年仙侶外,堂堂又見兩三春。
“千里初辭九陌塵”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