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簾卷盡不回首”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珠簾卷盡不回首”全詩
珠簾卷盡不回首,春色欲闌休閉關。
花外鳥歸殘雨暮,竹邊人語夕陽閑。
知君舊隱嵩云下,巖桂從今幾更攀。
分類:
作者簡介(趙嘏)

趙嘏 , 字承佑, 楚州山陽(今江蘇省淮安市楚州區)人, 約生于憲宗元和元年(806). 年輕時四處游歷, 大和七年預省試進士下第, 留寓長安多年, 出入豪門以干功名, 其間似曾遠去嶺表當了幾年幕府。 后回江東, 家于潤州(今鎮江). 會昌四年進士及第, 一年后東歸。 會昌末或大中初復往長安, 入仕為渭南尉。 約宣宗大中六、七年(852、853)卒于任上。 存詩二百多首, 其中七律、七絕最多且較出色。
《贈李從貴》趙嘏 翻譯、賞析和詩意
贈李從貴
白馬嘶風何處還,
鞭梢拂地看南山。
珠簾卷盡不回首,
春色欲闌休閉關。
花外鳥歸殘雨暮,
竹邊人語夕陽閑。
知君舊隱嵩云下,
巖桂從今幾更攀。
詩詞中文譯文:
送給李從貴
白馬嘶風,將去遠方,
鞭梢輕拂大地,俯視南山。
珍珠簾卷完,不回頭,
春天的色彩漸漸昏暗,休息,關閉城門。
花外,鳥兒返巢,雨過天晚,
竹邊,有人說話,夕陽慵懶。
我知道你過去隱居在嵩山云下,
從今以后,何時再攀上巖桂?
詩意和賞析:
這是唐代詩人趙嘏所寫的一首送別詩,題目是《贈李從貴》。詩人通過描繪細膩的景象,表達了對朋友的離別之情。
詩中以自然景物描繪離別的情境,白馬嘶風、鞭梢拂地、珠簾卷盡等形象生動地刻畫了友人正在遠行的情形,也表達了詩人對友人即將離別的感慨之情。
詩人以自然景物為背景,巧妙地融入了人物的情感,詩歌意境流暢自然。花外鳥歸、竹邊人語、夕陽閑等描寫了友人在離別的時刻所處的環境,情緒交織在景物之中,增加了詩的表達力和情感深度。
最后兩句“知君舊隱嵩云下,巖桂從今幾更攀”暗示了友人曾在嵩山隱居,而將要離去。巖桂意指友人的居所,詩人希望友人能繼續攀登高峰,事業蒸蒸日上。
整首詩意境明快,從景物描寫透露出作者對友人的敬佩之情和離別的傷感之情。通過細膩的描繪和含蓄的表達,詩人成功地刻畫出人物形象,同時也勾勒出友誼和離別的主題。
“珠簾卷盡不回首”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èng lǐ cóng guì
贈李從貴
bái mǎ sī fēng hé chǔ hái, biān shāo fú dì kàn nán shān.
白馬嘶風何處還,鞭梢拂地看南山。
zhū lián juǎn jǐn bù huí shǒu,
珠簾卷盡不回首,
chūn sè yù lán xiū bì guān.
春色欲闌休閉關。
huā wài niǎo guī cán yǔ mù, zhú biān rén yǔ xī yáng xián.
花外鳥歸殘雨暮,竹邊人語夕陽閑。
zhī jūn jiù yǐn sōng yún xià, yán guì cóng jīn jǐ gèng pān.
知君舊隱嵩云下,巖桂從今幾更攀。
“珠簾卷盡不回首”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五有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