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云忽似舞羅衣”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輕云忽似舞羅衣”全詩
書中自報刀頭約,天上三看破鏡飛。
孤浪謾疑紅臉笑,輕云忽似舞羅衣。
遙知不語坐相憶,寂寞洞房寒燭微。
分類:
作者簡介(趙嘏)

趙嘏 , 字承佑, 楚州山陽(今江蘇省淮安市楚州區)人, 約生于憲宗元和元年(806). 年輕時四處游歷, 大和七年預省試進士下第, 留寓長安多年, 出入豪門以干功名, 其間似曾遠去嶺表當了幾年幕府。 后回江東, 家于潤州(今鎮江). 會昌四年進士及第, 一年后東歸。 會昌末或大中初復往長安, 入仕為渭南尉。 約宣宗大中六、七年(852、853)卒于任上。 存詩二百多首, 其中七律、七絕最多且較出色。
《洞庭寄所思》趙嘏 翻譯、賞析和詩意
洞庭寄所思
日斷蘭臺空望歸,
錦衾香冷夢來稀。
書中自報刀頭約,
天上三看破鏡飛。
孤浪謾疑紅臉笑,
輕云忽似舞羅衣。
遙知不語坐相憶,
寂寞洞房寒燭微。
中文譯文:
太陽從蘭臺上消失,空望歸人不再返回,
華麗的被褥中香氣冷落,夢境漸漸稀少。
在書中約定自用刀頂撕裂信紙,
天上的仙子三次觀看破碎的鏡子飛。
獨行的浪花猜想紅臉上的笑容,
輕盈的云彩突然像舞蹈中的羅衣。
遠處的你我不說話只能默默相憶,
寂寞的洞房里,寒燭微微閃爍。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趙嘏所作,表達了作者對離別的思念之情。詩人以洞庭湖為背景,描繪了一位思念歸人的人感嘆寂寞的心境。
詩的開頭,詩人將太陽西下比喻為“日斷蘭臺”,表示歸人已經離開了。他空望著遠方,但歸人卻沒有回來。錦衾冷香,表示詩人已經久久沒有與歸人共溫被褥了,那里的香氣也冷了,夢境也不再頻繁。
接下來,詩人以“書中”將自己與歸人的約定勾勒出來,表示彼此之間的情感。他使用了“刀頭約”這種破碎的方式,暗示約定已經被撕裂,指向分離的痛苦。
接著,詩人以天上的仙子來形容歸人已經離開,觀看著詩人孤獨寂寞的心情。仙子觀看了三次,這可能暗示著歸人將不再回來了。
最后兩句詩,詩人把自己的心情描繪得更加深刻。他將孤浪與紅臉聯系起來,表示他對歸人的溫暖微笑產生了懷疑。而輕盈的云彩則讓他像看到舞蹈中的羅衣一樣,想象著與歸人的溫馨時光。
最后兩句詩中的“遙知不語坐相憶,寂寞洞房寒燭微”,表達了詩人思念歸人的深情。思念之情凝結為寂寞,歸人不在,洞房空蕩蕩,只剩下微弱的燭光。
整首詩情感真摯,表達了作者對離別的思念之情。文字簡練,意味深長,給人一種深深的思念和凄涼的感覺。
“輕云忽似舞羅衣”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òng tíng jì suǒ sī
洞庭寄所思
rì duàn lán tái kōng wàng guī, jǐn qīn xiāng lěng mèng lái xī.
日斷蘭臺空望歸,錦衾香冷夢來稀。
shū zhōng zì bào dāo tóu yuē,
書中自報刀頭約,
tiān shàng sān kàn pò jìng fēi.
天上三看破鏡飛。
gū làng mán yí hóng liǎn xiào, qīng yún hū shì wǔ luó yī.
孤浪謾疑紅臉笑,輕云忽似舞羅衣。
yáo zhī bù yǔ zuò xiāng yì, jì mò dòng fáng hán zhú wēi.
遙知不語坐相憶,寂寞洞房寒燭微。
“輕云忽似舞羅衣”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五微 (仄韻) 去聲五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