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送歸云不得游”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目送歸云不得游”全詩
門前便是仙山路,目送歸云不得游。
分類: 詠物
作者簡介(趙嘏)

趙嘏 , 字承佑, 楚州山陽(今江蘇省淮安市楚州區)人, 約生于憲宗元和元年(806). 年輕時四處游歷, 大和七年預省試進士下第, 留寓長安多年, 出入豪門以干功名, 其間似曾遠去嶺表當了幾年幕府。 后回江東, 家于潤州(今鎮江). 會昌四年進士及第, 一年后東歸。 會昌末或大中初復往長安, 入仕為渭南尉。 約宣宗大中六、七年(852、853)卒于任上。 存詩二百多首, 其中七律、七絕最多且較出色。
《茅山道中》趙嘏 翻譯、賞析和詩意
茅山道中
溪樹重重水亂流,
馬嘶殘雨晚程秋。
門前便是仙山路,
目送歸云不得游。
譯文:
茅山道中,
溪水從茂密的樹林中流淌,
馬嘶聲穿過殘雨,
暮秋的旅途已晚。
眼前的門前就是通往仙山的路,
目送著遙遠的白云回歸,
心懷羨慕卻不能暢游其中。
詩意:
這首詩以茅山為背景,描繪了一幅秋天的山間景色。溪水沿著茂密的樹林流淌,落在秋雨中的道路上,帶著沉郁的氣息。夜色漸深,行進的旅人倦怠,馬嘶聲回蕩在寂靜的空氣中。詩人目送著天空中的白云,表達了對仙山的向往和羨慕之情,但又因為種種原因無法親身踏上仙山。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山間的景色和詩人的情感。通過溪水、樹林、馬嘶聲等形象描寫,給人以清新、蕭瑟的感覺。詩人通過“門前便是仙山路”,表達了自己對仙山的向往和渴望,但又以“目送歸云不得游”表現了無奈和遺憾之情。整首詩充滿了對自然景色的描繪和對遠方仙境的憧憬,給人以思索和遐想的空間。
“目送歸云不得游”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máo shān dào zhōng
茅山道中
xī shù chóng chóng shuǐ luàn liú, mǎ sī cán yǔ wǎn chéng qiū.
溪樹重重水亂流,馬嘶殘雨晚程秋。
mén qián biàn shì xiān shān lù, mù sòng guī yún bù dé yóu.
門前便是仙山路,目送歸云不得游。
“目送歸云不得游”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