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鐘聲盡見棲禽”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禁鐘聲盡見棲禽”全詩
無限春愁莫相問,落花流水洞房深。
分類:
作者簡介(趙嘏)

趙嘏 , 字承佑, 楚州山陽(今江蘇省淮安市楚州區)人, 約生于憲宗元和元年(806). 年輕時四處游歷, 大和七年預省試進士下第, 留寓長安多年, 出入豪門以干功名, 其間似曾遠去嶺表當了幾年幕府。 后回江東, 家于潤州(今鎮江). 會昌四年進士及第, 一年后東歸。 會昌末或大中初復往長安, 入仕為渭南尉。 約宣宗大中六、七年(852、853)卒于任上。 存詩二百多首, 其中七律、七絕最多且較出色。
《寄遠》趙嘏 翻譯、賞析和詩意
《寄遠》是唐代趙嘏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的中文譯文:
禁鐘聲盡見棲禽,
關塞迢迢故國心。
無限春愁莫相問,
落花流水洞房深。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遠離家鄉的情感為主題,表達了離鄉背井的思念之情。詩的開頭以“禁鐘聲”一詞引出寂靜的場景,描述了禁鐘聲音停止后,只能聽到棲居的鳥兒的叫聲。這種靜寂與孤寂的景象暗喻了詩人內心的孤獨和思鄉之情。
接著,詩人描繪了遙遠的邊塞和故國的景象,用“關塞迢迢”一詞形容了國境線上的無邊無際,表達了詩人與故國相隔的遙遠距離,也隱含了對于國家的思念之情。
在詩的后半部分,詩人以“無限春愁莫相問”表達了自己的郁悶和無盡的思念之情。春愁意味著春天的季節和思鄉之情交織在一起,詩人借此來表達對于家鄉的深深思念,希望不要有人問起自己的心情。這樣的表達更加突出了詩人內心的痛苦和孤獨。
詩的結尾兩句“落花流水洞房深”,以景物描寫暗示出詩人的孤獨和失意。落花和流水象征著歲月的流轉和無法挽留的事物,同時也表達了詩人對于時光的流逝的無奈。洞房深意味著離婚關,為詩人表達了自己的心境,繼而對于故鄉的思戀與思念。
整首詩以簡潔而含蓄的語言表達了詩人離鄉別井的心情,通過對于離別和孤獨的描寫,傳達了作者無盡的思鄉之情和對故國的思念。這首詩雖然簡短,但卻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意象的運用,讓讀者深入感受到了離鄉背井的苦楚和深情。同時,詩中抒發出的對于故鄉的思念,也與讀者產生共鳴,引發共情。這種情感的共鳴正是唐代詩詞的魅力所在。
“禁鐘聲盡見棲禽”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yuǎn
寄遠
jìn zhōng shēng jǐn jiàn qī qín, guān sài tiáo tiáo gù guó xīn.
禁鐘聲盡見棲禽,關塞迢迢故國心。
wú xiàn chūn chóu mò xiāng wèn, luò huā liú shuǐ dòng fáng shēn.
無限春愁莫相問,落花流水洞房深。
“禁鐘聲盡見棲禽”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