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馬嘶風驛路塵”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鞍馬嘶風驛路塵”全詩
一宿青山又前去,古來難得是閑人。
作者簡介(趙嘏)

趙嘏 , 字承佑, 楚州山陽(今江蘇省淮安市楚州區)人, 約生于憲宗元和元年(806). 年輕時四處游歷, 大和七年預省試進士下第, 留寓長安多年, 出入豪門以干功名, 其間似曾遠去嶺表當了幾年幕府。 后回江東, 家于潤州(今鎮江). 會昌四年進士及第, 一年后東歸。 會昌末或大中初復往長安, 入仕為渭南尉。 約宣宗大中六、七年(852、853)卒于任上。 存詩二百多首, 其中七律、七絕最多且較出色。
《發青山》趙嘏 翻譯、賞析和詩意
發青山:
鳧鹥聲暖野塘春,
鞍馬嘶風驛路塵。
一宿青山又前去,
古來難得是閑人。
譯文:
湖塘春水溫暖著,
鳧鹥的叫聲回蕩在原野。
騎在馬上,馬嘶過風,驛路上塵土飛揚。
在青山中過夜,又要前行,
古往今來,能夠安閑自在的人是罕見的。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自然景色和行旅為主題,描繪了一個在旅途中的情景。
詩中的“鳧鹥聲暖野塘春”描繪了春日的景色,野塘中的水溫暖,鳧鹥的叫聲回蕩在原野,給人一種溫暖和生機的感覺。
接下來的兩句“鞍馬嘶風驛路塵”,通過描繪行人騎馬行走的情景,將讀者帶入一個旅途中的世界。騎在馬上,馬奔馳過風聲呼嘯的驛路,掀起了塵土。這里用生動的描寫展現出行旅中的疾馳和繁忙。
最后兩句“一宿青山又前去,古來難得是閑人”,展現了行旅者的非常駐性格。他們在青山中過夜,但第二天又要繼續前行,無法安居樂業,享受悠閑自在的生活。這句話提醒人們珍惜安寧的時光,因為在古代和現代,能夠自由自在地度過生活的人是不多的。
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生動的描寫展現了行旅者的繁忙和無常。通過對自然景色和行旅的描繪,詩人表達了對安寧和自由生活的向往。讀者在閱讀詩歌時能夠感受到行旅者的辛勞和追求自由的精神,在忙碌的生活中反思自己對于寧靜的渴望。
“鞍馬嘶風驛路塵”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ā qīng shān
發青山
fú yī shēng nuǎn yě táng chūn, ān mǎ sī fēng yì lù chén.
鳧鹥聲暖野塘春,鞍馬嘶風驛路塵。
yī xiǔ qīng shān yòu qián qù, gǔ lái nán de shì xián rén.
一宿青山又前去,古來難得是閑人。
“鞍馬嘶風驛路塵”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